主页阅读讲道彼前 2:11-25 在异教世界中实践信仰(2)

彼前 2:11-25 在异教世界中实践信仰(2)

《生命的福音》讲义
试炼中得荣耀(二)(4)
在异教世界中实践信仰(2)

亲爱的朋友、弟兄姊妹,我们继续探讨“试炼中得荣耀”系列的第二部分。题目是“在异教世界中实践信仰(2)”。在过去多个题目中,我们一直研读彼得前书。今次我们看彼得前书2:11-25,这是一段很长的经文,是彼得前书接下来另一个重要部分。我只会简略地介绍这部分。在接下来的题目中会探讨为什么这段经文对我们如此重要,因为这部分描述基督徒应该如何在这个充满敌意和怀疑的异教世界中生活。经文在许多方面都与今天普遍的基督徒息息相关,比过去近二千年更为适切。对西方历史有认识的朋友知道,基督信仰在西方的地位举足轻重,西方文明深受基督信仰所影响,直到最近几十年,基督信仰仍是西方文明中最具优势的宗教。

今天,成为基督徒却意味着活在一个充满敌意的环境中,这种情况至少在西方的大城市确实如此,在世界各地的大城市也十分普遍。因此,这段经文的教导对今天的基督徒更为合用。接着,我们看看彼得前书2:11-25整段经文的结构。吸取经文的一些生活原则。

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或作:眷顾)的日子归荣耀给神。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胡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借着自由遮盖恶毒,(或作:阴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你们作仆人的,凡事要存敬畏的心顺服主人;不但顺服那善良温和的,就是那乖僻的也要顺服。倘若人为叫良心对得住神,就忍受冤屈的苦楚,这是可喜爱的。你们若因犯罪受责打,能忍耐,有什么可夸的呢﹖但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你们蒙召原是为此;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他的脚踪行。他并没有犯罪,口里也没有诡诈。他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他被挂在木头上,亲身担当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义上活。因他受的鞭伤,你们便得了医治。你们从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却归到你们灵魂的牧人监督了。
这是神的话语。

经文的头两节是引言,一开始便说:“亲爱的弟兄们,因为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所以你们应该预期有四件事情发生。”在某意义上说,这里告诉我们基督徒的身分。基督徒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然后,经文立即告诉我们,我们作为客旅和寄居的要承担几个责任。首先,我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一点已经讨论过了。其次,我们应当品行端正、有好行为。第三,我们应当预期会受攻击,被不信的人毁谤。第四,我们仍要品行端正,使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而归荣耀给神。

有人马上会问:“我们应当如何生活,好叫我们可以面对别人的毁谤,使人看见神的荣耀呢?”经文的余下部分正是一系列精心编排、引人入胜的生活格言。我很期待跟大家讨论这些格言,包括如何面对掌权者、政府,以及在工作场所中的关系。

在第3章,经文告诉我们如何对待配偶,以及如何面对那苦待我们的人。这些教训都在经文中找到。在讨论各种关系,包括政府、工作和家庭等关系后,经文告诉我们一种独特和坚定的顺服。这是令人感到惊讶的。这些教训都是由头两节经文的原则引申出来的。这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现在我们回到头两节经文。经文说:“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必须意识到自己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才能明白如果在世上生活。”经文又劝我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要过敬虔的生活。这是什么意思?我想指出这段经文教导我们两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成为基督徒的真义,以及我们在这个世代应该如何过基督徒生活。

第一,我们必须要有教义作为基础。首先,让我简略地说明研读圣经的好处。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曾说,人的话语微不足道,转眼便烟消云散。但神的话语比天地更有价值。耶稣在马太福音24:35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又说:“……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一点是指希伯来文的字母,一画是字母的一部分。神话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比天地更有价值。2:11说:“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看看“是”这个字。这个字告诉我们什么?彼得总是先以教义作为基础,然后才告诉我们如何生活。耶稣也总是先以教义作为基础,然后才告诉我们如何生活。

彼得在这部分详细地讲述教义,他说基督徒是天国的公民,是圣洁国度的一份子。我们已讨论过这一点,不会在此详细解释。重点是,彼得再次提醒我们这一点,然后才教导我们如何处理各种关系,说:“你要如何面对政府。你在工作场所要怎样。你要怎么对待配偶。”彼得在提出实际应用之前,先告诉我们要谨记教义。圣经告诉我们必须要有教义才可以实践。除非你明白那崇高的神学教义,否则你无法在生活中实践信仰。

让我们来思想这一点。这不是一个受欢迎的想法。事实上,在上世纪六、七年代,有人发起运动提倡非宗教的基督信仰(在某程度上说,这情况仍然存在)。我在大学时代听过这说法。德国神学家潘霍华(Bonhoeffer)被纳粹党处决之前写了一些书信,其中一封信中有一句晦涩的话。他写了一些书信,谈论非宗教的基督信仰。没有人真正明白他要表达的意思。我认为他要表达的意思并不是人们所想的。

当时有人发起大规模运动,人们即使没有听过这运动,也可以感受到这种氛围,因为当时住在大城市的人都抱持这种想法。人们说:“基督信仰是很好的。圣经说要爱人如己;你愿意人怎样待你,你也要怎样待人;要慷慨施予、赒济穷人。这都是绝对正确的。基督教和其他宗教大概都是这样教导。最理想的情况是,摆脱基督信仰的教义,却活出基督徒的生命。

耶稣基督是不是神?又有人说位格合一论、二性一位格论、赎罪论等教义!人们说,这些教义只会叫人精疲力尽,最重要是使人分化。谈论教义只会造成分歧。你说“耶稣是神”,这句话会分化基督徒、伊斯兰教徒和犹太教教徒。

又提出,只要你一开始谈论教义,便会使天主教徒和更正教基督徒出现分歧。我们要摆脱教义。我们要摆脱教义,不要先把重点放在教义。教义使人出现分歧。教条使人分化。教义造成偏见。今天,世界所面对的真正问题是,为什么会有血腥暴行发生︰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一般人会说:“要摆脱教义。要摆脱这思想。每个人都有权相信他们想相信的。不要再争论谁是谁非了。我们只需要一个非宗教的基督信仰和没有教条的信仰实践。我们对于有爱心的服事要意见一致。我们对于有爱心的行为要意见一致。我们对于这些事情要意见一致,我们要忘记一切教义和教条。”然而,不是这样的。

人们又会说:“活出基督徒的生命是很好的,但不要教导基督信仰的教义,不要领人归信耶稣基督,不要为教义争论,也不要持守那些教义。”然而,新约圣经的教导并不是这样。当保罗说我们要饶恕别人的时候,他这么说:“彼此饶恕,正如神在基督里饶恕了你们一样。”彼得在接下来的经文提出信徒要活出仆人的样式,但他先提到耶稣基督在世上怎样活出仆人的样式。

让我来解释一下吧。新约圣经的教导不是这样。这是人们天真、矛盾和无知的说法。从多方面来看这些说法都是错的。你不可以说:“我们只要服事就够了。”除非你明白教义和真理,否则你无法服事。首先,看看最明显的错误。你若说:“不要持守教义”,其实你已经持守一个教义。你明白吗?有些朋友也许听过这论点,但我也不妨简略地再解释一遍。

当你对人说:“你不应该领人归信耶稣。教条是不重要的。”这说法本身就是一个教条,你试图说服人接受你的教条。换句话说,你对属灵事物抱持一种道德相对主义的观点。你认为耶稣是不是神根本不重要。这是你的信念。你认为相信耶稣是神也好,不相信耶稣是神也好,这是无关紧要的。这不会影响你的灵命,也不会影响你与神的关系。这是你的信念。

当你对那些认为教义很重要的人说教义无关紧要时,你其实正在说服别人接受你的信念。你根本无法避开教义。当你说:“你不可以把你的宗教信仰强加在别人身上。”你同时也是把自己对现实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我们无法避开教条。当你说:“我们忘记所有教义吧。我们只要有爱心就够了。”你的真正意思是:“我认为你应该要有爱心,因为这是我说的。”说实话,这是专横的表现。

你说:“我们忘记所有教义吧。我们忘记所有教条吧。谁可以判断呢?宗教是不重要的。我们只要有爱心就够了。”我会问:“为什么呢?你说要有爱心,这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我要花那么多功夫去认识和帮助那些与我的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人呢?这是很艰巨的工作啊。为什么我要这样做呢?为什么我要付出自己的时间呢?为什么我要好好对待我公司的员工呢?为什么?

你说:“因为每个人都有价值和尊严。”我说:“你不相信教义吗?告诉我科学家如何证明人人都有价值和尊严?拿一支试管给我测试吗?用实证观察给我证明人人都有价值和尊严吗?”当你说:“我们忘记所有宗教吧。我们忘记所有教义吧。我们忘记道德标准和真理吧。只要有爱心就够了。”你其实是说:“我们要有爱心,因为这是我说的。”其实,这是专横的表现。为什么我要有爱心呢?

我们要有爱心,原因多得很。圣经说因为人是照着神的形象被造的,因为耶稣基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我们要明白信仰、道德和宗教基础是必须的,这一点十分重要。基督徒的生命必须结合教义和实践。事实上,我们无法作出没有教义的实践。根本无法做到。彼得要说的是,如果你要活出仆人的样式,你就要看看耶稣作仆人的样式。彼得描述在世作仆人的样式。这是艰巨的工作。

你渴望活出奉献的人生吗?大家都说:“当然渴望。”那么你需要更多内在的动力,你需要更多力量,你需要更多忍耐。你从哪里可以得到呢?只因有人笼统地说有爱心是好的,你便得着力量吗?让我告诉你可以从哪里得着力量。你从真理得着力量。因为耶稣基督为你受死,这真理在你里面发出光辉。耶稣基督是否走进神烈怒的火炉里呢?祂是否因爱你而受苦呢?祂是否为你的罪付上赎价呢?耶稣基督是否这样做呢?

耶稣基督是否已经藉着祂的圣灵,也就是至圣者的灵,进入你的生命呢?耶稣基督已藉着圣灵在你心里动工,更新和改变你,将有一天你变得跟耶稣基督一样荣美。你将要变得美丽无比。这一切都是真确的吗?这一切若是真确的,你把这真理放在心里,真理必在你里面发出光辉。你从真理得着力量。

你还要做什么呢?你从哪里得着忍耐呢?你从哪里得着爱人和服事人的动力呢?除非你明白真理,除非真理在你心里发出光辉,否则你无法得着爱人和服事人的动力。有些人提倡一个非宗教的基督信仰,只有爱心服侍,却没有教义和宗教。难道这些人认为人们只因他们这么说便接受这样的说法吗?只因这是一个好主意而接受这样的说法吗?只因你说:“我们只要振作起来,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人们便接受吗?除非你能够把真理指示给我,否则我为什么要付出那么多呢?

教义总是我们实践信仰的基础。我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饶恕别人,因为神饶恕了我们。这是我们从经文学到的第一个原则,因为我们是客旅,是寄居的。彼得先提醒我们要明白自己的身分和神的身分,然后才告诉我们应该如何生活。彼得、约翰和耶稣都是这样的。我们是客旅,是寄居的。神的话语比天地更有价值。

第二,基督徒是客旅,是寄居的。意思是这地上的不是我们真正的家国。刚才提到,彼得说我们可以在世上活出仆人的样式,坚定不移的服事掌权者、雇主、恶待自己的人和配偶。这些生活上的实际方式都在经文里,但彼得先提醒我们要谨记一个真理,就是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然后才告诉我们如何去做。这是什么意思?这听起来很消极,但这些消极的话只是以消极的方式来表达一些积极的事情。这是彼得要表明的意思。首先,我们看看“客旅”的意思,然后再看看“寄居”的意思。

“客旅”是指一个人住在某地方,但他并不是那里的公民。在新约时代,人们使用公民身分,因为罗马帝国有不同的城邦。保罗在腓立比书3:20说:“我们却是天上的国民。”你的公民身分是在天上的。腓立比书3:20的意思是︰你应该以天上的规则作为基础在世上生活。这是保罗所说的,也是彼得在这里所说的。彼得说我们是客旅。这是指你住在某地方,但你并不是那里的公民。彼得和保罗以此作为比喻,因为罗马帝国有不同的城邦。城邦是一个类似国家的城市。如果你是那个城市的公民,无论你在哪里,你都受那个城市的法律约束,也拥有那个城市的特权和公民权利。显然,城邦是很小的。你可以是罗马公民,也可以是哥林多的公民。无论你到哪里去,你仍是那个城邦的公民。

保罗是一个为人熟悉的例子。保罗是罗马公民。让我举一个实例。罗马公民不能在没有被定罪下便囚禁在监里。这是罗马的法律。这也是罗马的政治制度。这是罗马公民的权利和特权。当时在罗马,除非一个人经过审讯,并且被定罪,否则人们不可以把他收监。你不可以未经审讯而把人收监。这是当时罗马政府的做法。

重点是,不管保罗在哪里,人们都不可未经审讯而把他收监。举例说,有一次他在腓立比未经审讯被监禁,他对狱卒说:“我是罗马公民。”各人听到都惊惶失措。为什么?因为保罗是罗马公民,所以他拥有特权。这就是保罗要表明的意思,也是彼得要表明的意思。成为基督徒是什么意思?这意味着在你成为基督徒的那一刻,你的公民身分已从这个世界转到天上。你生活在未来。现在你拥有天国公民的权利和特权。

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事实上,有些朋友也许记得,我们曾经研读以弗所书,花了一段时间讨论何谓天国公民。拥有天国公民的身分意味着我们享有某些公民的特权。当你成为某个国家的公民,你受到那个国家的保护。你拥有某些权利,也要履行某些义务。

我只能简略地说明一下天国公民的意义,但我要指出,保罗和彼得提到天国公民,他们是要告诉我们,基督徒基本上是一个身分。彼得和保罗都指出基督信仰的本质,当你成为基督徒,你的身分便改变了。一般人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公民身分是一个法律地位,并没有阶段之分的。你要么是基督徒,要么不是基督徒,并没有介乎中间的状态。我认为彼得告诉我们这一点,因为他要提醒我们,除非我们明白自己的身分,否则我们无法在世上过应有的生活。我们需要确据。我们需要基础。我们需要确实的事。我们务要小心,确保自己没有忽略这一点。成为基督徒意味着我们跨越界线,得到新的法律地位。

让我举例说,天国公民这个比喻表明当中并没有介乎中间的状态。你可能需要花很多努力才能进入婚姻。首先,第一步你必须找到结婚对象,对方又愿意跟你结婚。这可能已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了。然后,你花很多功夫去筹备婚礼。事实上,你在剎那间便由未婚进入已婚的状态,并没有介乎未婚和已婚的状态。你要么未婚,要么已婚,因为婚姻是一种法律地位。

假如你住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你要到加拿大去。你开车行了几千公里,来到美国与加拿大边境,只差十厘米便进入加拿大境内。在某程度上说,无论你跟边境的距离是十厘米,还是几千公里,你仍是站在加拿大境外。你可能已开车行了几千公里,但你仍是在加拿大境外,因为加拿大和美国是两个法律实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说:“……没有介乎矛盾之间的状态。”没有介乎两个对立面之间的状态。

有没有介乎真空和非真空之间的状态存在呢?没有。真空和非真空之间有什么分别?如果在真空中有一个空气分子,那就不再是真空状态了。零与紧接零的数目之间有没有别的数目?没有。因为当一件东西并非不存在,它就是存在的。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没有介乎中间的状态,对吗?存在和不存在之间到底是什么状态?

亚里士多德说︰没有介乎两个真正对立面之间的状态。这就是彼得、保罗和圣经要表明的意思。很多人不喜欢听到我刚才所说的观点。我太太卡西自幼在一间教会成长,那里有一位牧者对这个观点十分反感。卡西在大学时期成为基督徒。那时候,很多来自我们家乡的人都成为基督徒。有一次卡西回到从前的教会,对那位牧者说:“我认为很多在这教会聚会的人并不是真基督徒。”

当然,这位牧者听后火冒三丈,说:“听着,每个在这里聚会的人都努力成为一个基督徒。谁能判断他们是否基督徒?我们正在经历一个过程。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人很虔诚,有些人没有那么虔诚,但我们都正在成为基督徒,我们都在这个过程中。谁能判断呢?但愿我是基督徒。我也不肯定。”这位牧者不喜欢听到人们说:“这个人是基督徒。这个人不是基督徒。”他讨厌这种说法。让我来解释原因吧。这听起来似乎很谦卑、很有见地。这样的话让人感到抱持相反的观点的人似乎是十分狭隘。

你知道这翻话有什么含意?其实这是不相信福音。这只是以道德和善行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基督徒。保罗和彼得指出成为基督徒意味着公民身分改变了,一个人成为基督徒顷刻间跨越了界线,得到新的法律地位。他们是说基督信仰的本质并不是人靠自己的道德和善行而蒙神接纳,而是靠神所成就的一切才蒙接纳。两者是截然不同的宗教信仰。两者是对立的。那是两个对立面,并没有介乎中间的状态。

“人人都一直努力成为基督徒。谁能判断一个人是否基督徒呢?”这句话听起来很好,但它真正的意思是:“我完全拒绝福音的激进思想。”如果你是靠自己的行为而成为基督徒,靠自己的行为与天父建立关系,这样,当然没有人能判断谁是基督徒、谁不是基督徒了。但正如马丁‧路德在他归信基督的那一天所说:“我发现最重要的不是我献给神的义,而是神归给我的义,因神的爱子耶稣基督被挂在木头上,因祂所活出的生命,祂的义便归给我们了。当我凭信心接受救恩,我便得救了。在我明白这真理的一刻,我感到自己通过敞开的门被领到乐园里。”那就是马丁‧路德归信基督并重生的一刻。

有一刻,你瞬间从非基督徒成为基督徒。这并不表示你总是知道那是什么时刻,但确实有一刻你出死入生了。这并不意味着你知道那一刻何时出现了。有时候你后来才意识到这一步。我并不是说每个基督徒都知道那一刻何时出现了。我只是说每个基督徒总在某一刻归信基督而已。

有一刻,你终于不再靠自己的道德和善行,而是开始信靠基督为你所成就的一切。在那一刻,你成为天国的公民、世上的客旅。除非你领会这真理,否则你没有确据,也无法面对在世上所遭遇的一切。你根本没有任何确据。让我举一个可笑的例子来说明。假设我对某人说:“你已结婚吗?”那人回答说:“我不知道。谁知道呢?谁能判断哪个人已婚,哪个人未婚呢?我一直都希望自己已经结婚。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已婚,还是未婚。

如果那个人这样回答,你会作出两个结论。第一,那个人不知道何谓婚姻;第二,那个人未结婚。这两个结论都可能正确。当你结婚时,你知道这一点。有一刻你越过界线。圣经告诉我们,这个法律地位也是你与神之间的关系的特征。你明白吗?亲爱的朋友,既是这样,首先这意味着你必须作出一个决定。现代人讨厌婚姻。因此,有些人作出婚前协议,这些协定严重削弱婚姻的观念。人们讨厌承诺。人们讨厌签订婚约。人们不想断绝后路。人们不想跨越界线。很抱歉,没有其他方法可以让你成为基督徒。我们着重过程。我们希望保留选择权。如果基督信仰只是道德和善行,这样就没有问题了。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这基督信仰只是道德和善行,这就是坏消息了。

这里有个好消息,就是你可以跨越界线。你愿意吗?你准备好吗?你必须作出决定。当然,另一方面,神对你也作出决定。你可以申请成为某国家的公民,但事实上你可以成为那个国家的公民,是因为当地政府赋予你公民身分。你能够成为基督徒,不是由于你自己的努力,而是天上的神所赐给你的恩典。神对祂的独生子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神已收纳你作祂的儿女,祂也对你说这话。当你明白成为基督徒不是靠道德和善行,神也对你说这话。虽然相反的说法听起来很卑微、很开明,但事实并非如此。

第二,我们是寄居的。我们知道我们不仅是客旅,也是寄居的。容许我以一个比喻来说明。多年来,这个引申的比喻让我明白这一点。这个比喻引自一本书,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书,也许会感到有点难明,但让我讲述一下故事的背景,好让大家明白这个比喻。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是既复杂又矛盾的。基督徒并不恨这个世界。在约翰福音17:18,耶稣说:“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然而,耶稣也说, “世人若恨你们,你们知道,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

英国著名小说家托尔金(Tolkien)的奇幻小说《魔戒三部曲》(Lord of the Rings)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复杂的关系。这部小说给我们一个完美的例子,不只是单一事件,而是整个故事情节都说明这一点。故事中有一群矮人,他们是一群平凡的普通人,并不是高尚显赫的人,但他们与一群精灵结盟。这群精灵不是住在地上,而是住在一个乐园,在西海之外的永生之地。一群平凡的矮人跟那群地位崇高的精灵一同踏上征途。

矮人和精灵一同出去争战,在战场上战绩辉煌。他们一同经历磨难和考验。他们一同攀山涉水,出生入死。最后,他们大获全胜,保住自己的家园。这群矮人多年来与精灵一同历尽艰险后回到家乡,他们都改变了,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群矮人在家乡成为领袖,因为他们有新的眼界,他们离开家园后在外面看到不同的事物,是留在家乡的人未见过的。现在他们的笑声更响亮,歌声更甜美,情感更丰富。他们变得了不起。他们变得更有深度,当地的同乡不明白他们。他们十分了不起,于是成为领袖。他们在许多方面作出贡献,使家乡变得前所未有的美好。

然而,他们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情改变了。在西海之外的永生之地的生活深印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自己的家园里不再感到快乐了。他们爱自己的家园,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家园舍命,但那里不再是他们的家园了。其他的同乡并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常常走到岸边,眺望彼岸,口里唱着这歌︰
我们还记得我们住在,那树下的遥远之地,星光下的西海之上。

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属于自己的家乡。他们面对这种复杂的关系。他们爱自己的家乡,但 自己的家乡的人无法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意识到他们真正的国度是在彼岸。耶稣基督对祂的门徒说:“我差你们到世上。世界恨你们,因为你们不属世界。”

耶稣要说的是:“现在你们不明白我所赐的恩如何改变你的生命,后来你们才明白。你在世上是寄居的。你会发现你真正的家乡并不在这里。因着我在你心里所动的工,你必在各方面给世人带来更多好处。你必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好处。你必变得更正直、更安稳、更有爱心。你必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好处,但世人却不会明白你。人们很希奇为什么你每个主日都到教会敬拜,就像那群矮人走到岸边眺望彼岸,口里唱着这歌︰
我们还记得我们住在,那树下的遥远之地,星光下的西海之上。

人们会说:“你出了什么毛病呢?”你便明白为什么你与世界的关系是如此复杂的。你活在这个世界,却不属于这个世界。你爱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却恨你,因为你不属于这个世界。这解释了为什么你们是寄居的。公园是一个休憩的好去处,但你有否发现当人尝试住在公园里,那是多糟糕的事?住在大城市的人也许明白这一点。为什么?

在大城市,很多流浪汉住在公园里。公园是休憩的好去处。如果你只是到公园休憩,那是一个好地方,那里使你感到轻松畅快。但如果人们尝试住在公园里,那是一个糟糕的家。这也使那个公园变得令人讨厌。我要说的是,圣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也是一样。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份疏离感和空虚感,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个真正的家,在那里总是感到温暖,每个人都爱你,一切都合你心意……如果你试图透过拥有华丽的房子、事业成就、理想婚姻等途径来满足这渴望,你就像试图住在公园里一样。这一切都不是真正的家。这一切都无法帮助你面对人生中各样的遭遇。这一切不是你的家。这个世界是个美好的地方,可是,如果你以为你可以在这个世界找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和道德标准,你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有人说:“基督信仰很有意思,但暂时我仍想享受人生乐趣。基督信仰很有意思,但暂时我仍想尽情享乐一番。”你想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吗?你的问题不是你野心太大,也不是你想得到太多欢愉,而是你想得到的太少。你放纵情欲、追逐权力、野心勃勃,希望藉此寻找真正的喜乐。你渴望在高尚住宅区兴建价值千万的房子,但耶稣怎么说呢?

耶稣说:“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那才是真正属你的地方。你在世上是寄居的。让我来说明这真理对你在世上生活是大有帮助的。我读了两个有趣的故事。让我以这两个故事来结束今天的信息。有两个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士在南非发现了一个隔离麻疯病人的地方。有成千上万的人住在这个隔离区。

这两个宣教士说:“我们要把福音带进那里去。我们想进到那里帮助那些病人。”他们是医疗人员,也是传道人。“我们关心他们的身体,也关心他们灵魂。”当地官员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想进去,你们便进去吧,但我们总不会让你们出来。任何人进去都永远不能出来。你们会感染麻疯病而死。你们也许只能活十年,也许只能活五年,也许只能活五个月。一旦你们进去,我们总不会让你们出来。这两个宣教士说:“我们可以在哪里申请进去?”

在1850年代,有另外两个摩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士发现西印度群岛上有一个大型的奴隶区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家族所拥有的。他们拥有成千上万的奴隶。那实在是可怕的悲剧。这两个宣教士说:“我们想进到那里传扬福音。”

这是真人真事。那个富有的家族对这两个宣教士说:“你们当然可以进去,只要你们都成为奴隶便可以了。这样你们便属于我们所有。我们乐意让你们住在那里,但你们必须听从我们一切的吩咐。我们会拥有你们的一切。你们不再属于自己。”这实在很可怕。这两个宣教士如何回应?他们说:“好吧。”

我可以列举其他例子。你也许会说这些都是极端的例子。但朋友,这并不是极端的例子。有无数基督徒愿意放弃自己安稳的生活、事业、人身安全、社会保障和经济保障。为什么呢?他们说:“我们要在世上作自由的神仆。”为什么?因为他们看着这一切,看着这个世界,说:“这是一个参观的好去处。这是一个公园,但不是我的家。”他们看着安稳的生活,说:“安稳的生活并不重要,也无法控制我。”

你是否意识到,因为你以为这个世界是你的家,所以被它控制呢?你想得自由吗?你在地上要像客旅和寄居的。令人惊讶的是,当你意识到这个世界不是你的家,你仰望天上的家,就像那群矮人一样常常走到岸边,眺望着西海歌唱。你越是仰望天上,你越发思念上面的事,也越发在地上好好生活。你明白这一点吗?

经文说:“亲爱的弟兄阿,你们是客旅,是寄居的。我劝你们要禁戒肉体的私欲;这私欲是与灵魂争战的。你们在外邦人中,应当品行端正,叫那些毁谤你们是作恶的,因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在鉴察的日子归荣耀给神。”

我们一同祷告。
亲爱的天父,求祢帮助我们明白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这听起来似乎是消极的想法,但我们知道我们唯有成为天国的公民才可以得自由。我们知道在天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祢已为我们预备地方。求祢帮助我们明白我们在世上是客旅,是寄居的,我们是天国的公民,是神的儿女。让我们在世上活出这身分。祷告奉主耶稣的名求,阿们。

© 2023 约瑟粮仓版权所有

主页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