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之路、人的破碎与灵的出来》上编 人的预备(二)

上编 人的预备(二)

 
那么,人的性情、习惯要怎样,才能读圣经呢?

一 不要主观

第一,所有读圣经的人都应该客观。没有一个主观的人是能读圣经的。一切主观的人,是不宜于学习的人。你对一个客观的人说话,说一遍他就听懂。你对一个主观的人说话,说了三遍,他还听不懂。许多人听话听不懂,不是因为他头脑不好,乃是因为他太主观。他完全活在他自己的思想里,所以别人的话听不进去。他里面满了思想,满了意见,满了主张,别人的话就格格不入。他在那里想水,别人对他说山的时候,他还以为是山上的水。一个主观的人,连人的话都听不清楚,还盼望他听神的话!一个主观的人,讲世界的事都不懂,还盼望和他讲属灵的事!

有一件希奇的事:所有会读圣经的人,听话都非常快。你一说,他就懂。你怎么说,他怎么领会。一个不主观的人,能听话,就也能读圣经。相反的,有许多人你对他说一遍,他没有印象;你对他说两遍,他仍然没有印象。这是因为他里头的东西多得很,思想也多,意见也多,主张也多。你对他说一遍、两遍,他一点都听不进去。我们若要试验自己是不是一个主观的人,只要看:别人说话,我能不能懂?人家轻轻的说,我能不能懂?我们活在地上的年日有限,如果再主观,我们的时间就不知道要打多少折扣。客观的人读一遍圣经,比主观的人读十遍还要好。主观的人读圣经,读一遍漏掉,读两遍也漏掉,读九遍、十遍都漏掉。圣经从他身上滑过去,圣经在他身上留不下印象。

我们记得撒母耳的故事。当主喊他的时候,他总是跑去看以利,因为他已经有一个思想,以为晚上喊他的一定是以利。(撒上三4~10。)神喊他,他却以为是以利喊他。以利的声音他曾听过多少次,这次不是以利的声音,难道分不出来么?就是因为撒母耳主观,他以为喊他的总是以利,所以他就分不出是以利的声音或者是神的声音了。

有些人的难处,就是不让神拆掉他的主观。所以不管他怎么读圣经都没有印象,好像神说话他总听不见。我们在神面前读神的话,我们的思想必须向神开起来,我们的意见也得向神开起来,我们的感觉也得向神开起来,我们的心也得向神开起来,我们的一切都得向神开起来。换句话说,我们不要作一个主观的人。我们越过越要看见这话的紧要。人在这件事上若没有经过对付,圣经就读不好。一个客观的人,里面充满了等候,等候神说话;里面是安安静静的让神说话。人在神面前达到这一个地步,他读神的话,就很容易明白神所说的是甚么。不必问人属灵不属灵,只要问他这一章圣经说甚么。有的人说不上来,这就证明他是一个主观的人。主观的人是不容易听话的人。正如希伯来五章十一节所说的:『你们听不进去。』有些人里面就是充满了东西,别人把话怎么塞都塞不进去。主观是非常严重的一件事。一个人一主观,他就没有法子听神的话,他就摸不着属灵的东西。

二 不要马虎

第二,读圣经的时候不可马虎。圣经是一本非常准确的书,可以说,一个字都不能错,一个字都不能差。只要稍为马虎一点,就把神的话漏掉。一个主观的人会把神的话漏掉,一个马虎的人也会把神的话漏掉。所以我们要谨慎。一个人越认识神的话,就越谨慎。马虎的人读出来的圣经一定是马虎的。我们只要听一个弟兄怎样念圣经,就知道他是一个马虎的人,或者是一个谨慎的人。有许多人,读一节圣经,或者背一节圣经,常把非常重要的字随便的念错,这是非常不好的习惯。我们的习惯常常容易犯不准确的毛病,因此对于圣经的认识也往往不够准。有许多地方只要稍为马虎一点,就把神的话弄错了。现在举几个例子于下:

圣经里面对于『单数』和『多数』是非常讲究的。单数和多数不可不分,不可随便。例如:『罪』在原文就有单数和多数的不同。单数的罪是指人的罪性,多数的罪是指人的罪行。圣经里面说到神赦免人的罪,都是指多数的罪─罪行。神从来不赦免人单数的罪─罪性,单数的罪是不能赦免的。我们的罪性(单数的罪)需要脱离,我们的罪行(多数的罪)需要赦免。这在圣经里是分得非常清楚的。

『罪』和『罪的律』也不一样。人若没有脱离罪的律,就不能脱离罪。罗马六章讲脱离罪,七章讲罪的律。我们马虎一点,就看两个都差不多。我们读到罗马六章,以为罪的问题到此就完了,因为保罗写到六章末了,已经引到十二章的起头,已经说到奉献身体和肢体的问题了。但是,保罗清楚:要脱离罪,还得认识『罪的律;』要胜过『罪的律,』还得有八章的『圣灵的律。』如果不是一个谨慎的人,也许以为『罪』和『罪的律』差不多。这样,就把神的话忽略了。神的话是炼过的,神的每一句话都有它着重的点。如果我们说的是马虎的,就以为神的话也是马虎的,就不能懂得神的话。

罗马七章除了『罪的律』以外,还有一个律,就是『死的律。』我们如果马马虎虎,又要以为『罪的律』和『死的律』差不多。但是事实上,二者完全不同。罪是指着污秽说的,死是指着无能说的。立志行善而不能行善,这是『死的律。』立志不要行的恶,反而去行,这是『罪的律。』我不要作的,没有法子不作,这是罪。我要作的作不出来,这是死。我们藉着同死,脱离罪的律;藉着同復活,脱离死的律。罗马七章不只给我们看见『罪的律,』也给我们看见『死的律。』我们一粗心、一马虎,这些真理就都被忽略过去了。所以,有一件事是相当明显的,就是所有读圣经读得好的人,都是谨慎的人、准确的人。

我们曾听见人说到我们穿上了主耶穌的义袍,说神把主耶穌的义赐给我们作义袍,所以我们不赤身露体了,所以我们能到神面前去。但是,圣经里并没有这样的教训。圣经没有一个地方说神将主耶穌的义赐给我们作义。圣经是说神将主耶穌赐给我们作义。神不是将主耶穌的义撕一块下来作我们的义,神乃是将主耶穌这个人赐给我们作义。这里面的分别有多大!马虎的人却以为主耶穌『的』义和主耶穌『作』义差不多。岂知主耶穌的义是祂自己的,不能挪到我们身上来。每一个人在神面前都得有义,主耶穌在神面前也得有义,主耶穌的义是为着祂自己的。主耶穌的义是祂在地上活出来的义,如果能转让到我们身上来,我们就已经有义了,主耶穌何必死呢?主耶穌的义不能转让给人。祂的义永远是祂的,没有一个人能有分祂的义。我们的义是主耶穌这个人,我们的义不是主耶穌的义。在全部新约里,除了彼后一章一节有另外的意思之外,所有的地方都是说主耶穌作我们的义,不是说主耶穌的义作我们的义。主耶穌的义,只叫主耶穌自己有资格作救主;祂因为有义,祂自己就用不着赎罪。主耶穌自己是神所称义的,神是将『祂』赐给我们作义,神赐给我们的义是祂。我们是把祂穿上,我们是披上基督,就是披上义。我们不是有多少行为得以在神面前称义,乃是把基督穿在我们身上,基督是我们的义。我们是在爱子里蒙悦纳,不是因爱子的义蒙悦纳。我们要把圣经读得好,就必须准确,不可马虎的过去。

有人说到主耶穌的血是给我们生命,意即我们的新生命是根据于主耶穌的血。他们说,我们喝了主耶穌的血,就得着了生命。他们引甚么圣经节呢?就是引利未记十七章十四节的话说:生命就在血中。如果我们只在表面上读这些字句,也会以为这话有道理。但是,血并不是给我们新生命。血是为着赎罪的,血是为着满足神的要求的。出埃及十二章十三节的话,是对于血所规定的原则:『我一见这血,就越过你们去。』血是给神看的。血是为着满足神的要求,不是为着满足我们的要求。圣经里只有一个地方讲到血对我们有用处,就是在良心上,(来九14,)但良心也是对神的。

那么,利未记十七章所说的『生命』是甚么意思?这个『生命,』原文是『魂』字,是指『魂的生命。』主耶穌是将祂自己的魂倾倒出来。以赛亚五十三章十二节说,祂倾倒祂的魂,以致于死。(照原文,『命』应译作『魂。』)主耶穌把祂的血流出来,把祂的魂倾倒出来,这是为着赎罪。祂在十字架上说,『父阿,我将我的灵交在你手里。』(路二三46,照原文直译。)说了这话气就断了。祂的身体挂在十字上;魂在血里面倒出来为着赎罪;(因为人的特点是魂,犯罪的魂必须死,人格所在的地方要死;)灵交给神。

约翰六章有几次说喫我肉、喝我血的人有生命,也有几次说喫我肉的有生命,却没有一次说喝我血的有生命。喝了血,还得喫肉才有生命。我们需要学习作一个谨慎的人。神所分开的,我们把它混在一起,就发生误解。我们不可随便的讲圣经。必须从神的话里很仔细的看过,把全部圣经里几百次讲到血的地方都找出来,都读过,才能看见:血是为着满足神的要求,不是为着满足我们的要求。

假定我们听见卫斯理来对我们说,主耶穌的血要洗我们的心,要把我们的罪根洗掉,这样我们就不会再犯罪,那我们怎么说?我们要说,主耶穌的血,从来没有洗我们的心。圣经里没有一个地方说主耶穌的血洗我们的心。神是给我们一个新的心。人的心比万物都诡诈,怎么洗都洗不干净。血是为着赎罪,不是为着洗净;血是为着赦免,不是为着圣洁。(在神面前的圣洁和在人里面的圣洁不一样。)或许有人要说,希伯来十章岂不是说,主耶穌的血洗我们的心么?不。希伯来书所说的是洗我们心中的天良。(十22。)天良是心中的一部分。我们人感觉罪的惟一的部分,就是我们的天良。血满足了神的要求,也就满足了我们天良的要求。我们看见有主耶穌赎我们的罪,自然而然我们的良心就不感觉有罪了。所以血在我们良心里的功用,不是使我们不犯罪,乃是使我们不感觉有罪。不犯罪,那是圣灵工作的结果。血的工作和圣灵的工作不一样,不要混在一起。

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有准确的习惯。如果我们是不准确的人,我们就亏损了神的准确。如果我们有不准确的习惯,读圣经就读不出甚么东西来。我们必须看见圣经是何等的准确,准确到一个地步,不许可弄不清楚!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接受准确的训练。

三 不要好奇

第三,我们可以寻求准确,但是千万不要好奇。神的话都是准确的,但是我们不可存着好奇的心去寻求它。如果以好奇的心去寻求神的话,就完全失去属灵的价值。圣经是一本属灵的书,必须用灵才能懂得。如果我们寻求准确的目的是为着满足好奇心的要求,而不是为着满足属灵的要求,那我们的路就走错了。可惜有许多人读圣经,是一直在那里寻找奇怪的事。例如有人花很多工夫去证明分别善恶树就是葡萄树,这样的读圣经并没有用处。我们要记得,圣经是一本属灵的书,我们要摸着生命,摸着灵,摸着主。我们看见了属灵的东西,我们也就看见圣经字面上的准确,因为所有属灵的东西都是准确的。如果不从追求属灵的东西出发,那就错了。

有些人爱往好奇的路上走,连读预言也是为着好奇。他们读预言,不是为了等候主再来,却是光要知道将来的事。这中间属灵和不属灵的分别太大。如果我们这个人是好奇的,那就所有属灵的、有价值的东西,一落到我们身上,都变作不属灵的、死的东西了。这是非常严重的。我们在神面前要分别甚么是有价值的,甚么是不大有价值的;甚么是重要的,甚么是无关紧要的。是主耶穌说,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太五18;)也是主耶穌说,律法中有更重要的事。(二三23。)律法是准确到一个地步,连一点都不能废去,但是,律法中也有更重要的事。那些好奇的人,专把轻的事情拿来读,如果一直这样往轻的路上走,他们就成了轻的人。他们这种情形,就是主耶穌所说的,把骆驼吞进去,把蠓虫滤出来。(24。)他们会把最小的滤出来的,却把最重大的吞进去。这样读圣经,是完全走错了路。这一种错,是从我们好奇的性情来的。所以我们的性情如果不更改,我们就不能盼望读得好圣经。

上面所说的主观、马虎、好奇,是我们人所常有的毛病。我们必须在神面前把这些毛病矫正过来,成为一个客观的人、准确的人、不好奇的人。这些客观、准确、不好奇等等的性格,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的事,是要我们不断的训练自己,成为一种习惯才行。我们一拿起圣经来读,就是客观的在那里读,就是准确的在那里读,就是不好奇的在那里读。这样,当我们的性情、习惯对了的时候。我们读圣经才能读得好。

乙 要进入圣灵的三件东西

要把圣经读得好,还必须进入圣灵的三件东西。特别是读新约,明显的有三件专一的东西要我们进入。

第一,圣灵要我们进入祂的思想。我们要明白圣灵的话,我们的思想就必须进入圣灵的思想。特别是书信,要我们进入圣灵的思想,我们才能明白。

第二,圣灵在圣经里还有祂的事实;很多基本的事实,也要我们进入。我们如果不能进入这些事实,就也没有法子明白神的话。特别是四福音和使徒行传,圣灵要我们进入当时的事实。

第三,还有一件东西是圣灵要我们进入的,就是灵。有许多地方,不只要进入那个思想,还要进入那个思想的灵;不只要进入那个事实,还要进入那个事实的灵。这,在福音书里有,在使徒行传里也有,在书信里也有。

以上这三件东西,是每一个读圣经的人都必须进入的。这三件东西,只有有学习的人、有对付的人,才能进入。我们不把它们列在读圣经的方法里,因为这还是人的问题,这还是我们人受训练的基本问题。

现在我们来看应该怎样进入这三件东西。

壹 要进入圣灵的思想

圣灵写圣经的时候,有祂自己的用意,有祂自己的思想。读圣经的人该学的功课,不是在乎光读那些话,也不是在乎光能记得那些话,乃是在乎能摸得着圣灵当时写这一段圣经的用意在那里。读圣经,第一件事不是寻找解释,乃是要知道圣灵当时写圣经的用意是在那里。我们要记得:话语的价值不是在于话语的本身,而是在于话语所表明的意思。主耶穌对撒都该人说,『你们错了;因为不明白圣经…。』(太二二29。)撒都该人不是不读神的话,乃是不明白神的话。我们读的时候,要明白圣灵说那话的用意在甚么地方。因此,我们的思想必须受相当的对付。

一 要和圣灵的思想合流

读圣经的人,必须是客观的人,必须是不凭着自己的思想的人。圣灵有一个思想,人的思想要进到圣灵的思想里去,要能和圣灵的思想合流。圣灵这样想,我也这样想。像一条水流一样,圣灵是主流,我是支流。圣灵像一条大江,我像一条小溪。溪水与江水合流,大江往东流,小溪也往东流。小溪虽小,但若能跟着大江流去,就也能达到广阔的海洋。

圣经里有的地方注重事实,有的地方注重灵,有的地方注重思想。注重思想的地方有灵、有事实;注重事实的地方有灵、有思想;注重灵的地方有事实、有思想。我们碰着思想的时候,必须客观到一个地步,能跟着圣灵的思想而去。可是有的人就不能,你叫他把自己的思想跟着圣灵的思想,他至多作十分钟,再多就不行了。他勉强跟着圣灵想十分钟,他自己的思想就禁不住要出来。这种人是主观的人,是不能读圣经的人。所以,人的受对付,是读圣经的基本条件。

人在读圣经的时候,需要用自己的思想,可是人的思想必须和圣灵的思想有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路线。圣灵往那里去,我也往那里走。要找出圣灵在这一句里面,在这一段里面,在这一章里面,在这一卷里面,祂思想的路是如何。要整个的思想跟着圣灵去,找出圣灵说甚么话,圣灵想甚么事,祂主要的思想是甚么,分枝的思想是甚么。当我们在那里读一段圣经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就得问:圣灵写这一段圣经的用意到底在那里?我们如果不知道圣灵在写圣经的时候是甚么意思,那么将来我们引用这些圣经节,可能都会引错,都不是圣灵本来的意思。读圣经不光是读字面,不光是能记、能背,也不是零零碎碎的明白一点意义就够。读圣经乃是读圣灵在那个时候所想的,或者说,圣灵藉着保罗、彼得、约翰等人在那里讲的时候,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人的思想和圣灵的思想能合流,才能明白圣经。

有一个故事:有一个信主的人,他特意从埃及走到巴勒斯坦,他要按着以色列人所经过的四十二个站走去。以色列人回头,他也回头;拐弯,他也拐弯。他跟着这条路线走,果然走到了。后来他写了一本书,说他那时是怎样走的。他的路不是他自己定规的,他是跟着摩西走。我们读圣经的的确确也该这样。我们不要自己定规路线,我们必须跟着圣灵走。保罗到耶路撒冷,我们也到耶路撒冷;他在那里怎样感觉、怎样思想,我们也在那里怎样感觉、怎样思想。我们不该有独立的路线,我们必须跟着写圣经的人的路线,跟着圣灵的路线。当时写圣经的人想甚么,现在读圣经的人也想甚么。写圣经的人受圣灵的感动怎样想,读圣经的人受圣灵的感动也怎样想。我们的思想若跟着圣灵当时的思想走,我们就能懂得到底圣经怎么说。

二 要找出榦和枝

圣经里的话,有的是正文,有的是解释;有的话是主要的,有的话是附带的;有的话像树榦,有的话像树枝。我们不要跟着枝走而忘记了榦,也不要注意榦而忘记了枝。我们要看圣灵在这卷书里到底讲甚么,怎样讲法,祂一共题起多少件事,经过多少话,才达到祂的目的。要把这些一步一步的想下去;要跟着圣灵的意思走。祂有祂的正文,祂还有祂的解释。你讲话讲到一半的时候,有几句解释的话出来,这是枝子。可是枝子也不会一直长到天上去而不回来。祂解释了五节、十节,又回到树榦来;我们不要一直注意在解释里,也要随着圣灵回到主题来。书信的话,往往是一段正文,插进一段解释。我们必须分清楚甚么话是树榦,甚么话是树枝,才能读得懂。我们读的时候,不可一路冲过去。当圣灵拐弯解释的时候,我们也得跟着拐弯;当祂回到正文的时候,我们也得回到正文。我们要十分的细嫩,十分的不相信自己,完全没有肉体的把握,才能跟得上圣灵的思想。

圣经的话有榦、有枝,而枝榦之间,又互相联繫,成为一个整体。比方:保罗在写罗马书的时候,祂不是光要给我们三章二十三节,或者六章二十三节,或者八章一节。全部罗马书包括了一个完全的意思,一个完全的单位,里面一点残缺都没有。所以,我们不可断章取义的只拿几节圣经出来讲。借用是可以的,但是要分清到底是借用或者是解经。如果要借用,也必须明白上下文是甚么。不然的话,就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我们的思想有了训练,我们就能学习用思想来定住光,光的照亮是霎时之间的,必须用思想来定住它。我们的思想如果没有受训练,没有学会进入圣灵的思想,那么当启示来的时候,就没有思想来定住光。所以我们的思想必须受训练,必须完全客观,完全跟着圣灵走。圣灵说话有祂的路,比方:罗马一、二章说到人的罪,三章就有救赎,四章就有信,五章就有罪人,到六章罪人死了,到七章有两个律,到八章就说到圣灵,九至十一章是比方,十二章是说到基督徒和教会,十三至十六章说到一个得救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应该怎样。我们读的时候,要懂得圣灵当时说这些话的意思。我们要注意,圣灵在每一段里都有祂主要的思想:先说了人的罪,才说到罪的解决,和神的义的成功;再说到信,和信的难处是人的行为。此外,还不只是人的罪的问题。还有人的问题,所以六章就说到罪人(旧人)的钉死。要解决人的罪,是藉着相信主的替死;要解决罪人,是藉着相信与主同死。九至十一章用以色列人的事作比方,把神的恩典和信解释了。十二章说到奉献的基督徒的情形。…从一章一直到十六章,充满了保罗的感觉。这是榦。至于枝,在第一段里就有分枝:圣灵在那里解释人的罪,祂把外邦人说了一下,也把犹太人说一下,然后仍旧回到祂主要的思想里来。我们读圣经,总得随着圣灵的思想走。

三 两种训练的方法

为了训练我们的思想,可以采取下面两种方法:

第一,分开正文和解释。我们不妨去查新约,把凡是圣灵解释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括号中的话,就是枝,括号以外的就是榦。那些没有括号的圣经节,我们如果一条线的读下去,就能找出主要的意思在那里。

我们拿罗马书来试试看。一章一节:『耶穌基督的僕人保罗,奉召为使徒,特派传神的福音。』这明显的是罗马书开端的话。看二至四节:『这福音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论到祂儿子我主耶穌基督:按肉体说,是从大卫后裔生的,按圣善的灵说,因从死里復活,以大能显明是神的儿子。』这是解释福音,所以是枝子。这三节可以加上括号。读五节:『我们从祂受了恩惠,并使徒的职分,在万国之中叫人为祂的名信服真道。』这是正文。我们把全卷罗马书这样作下去,就能看见那些是全卷罗马书的正文。或者我们在正文的字旁用一种顏色的笔画线,在解释的字旁用另一种顏色的笔画线也好。起头的时候不要读解释。先把正文分清楚,然后再读解释。先找出圣灵主要的意思是甚么,然后再把一个一个的解释加进去。这个福音是甚么?是『神从前藉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神是先预言福音,后来差主耶穌来成全。成全的时候,福音里面分两部分:一是肉体的部分,一是属灵的部分;一个是活在地上作马利亚的儿子的生命,一个是活在天上作神儿子的生命。四福音讲到肉体方面,书信讲到属灵方面。我们读的时候,把一节读了就读五节,而把二至四节留到后来读。总是先读正文,后读解释。这样,我们就开始进入使徒当初的思想。全部圣经,特别是书信,都应该这样读。每一个作神的僕人的人,都必须知道每一卷书的本文是甚么,解释是甚么。这是第一步的工作。

这第一步的工作有甚么好处呢?这样作,就能看见在这一段经文中的道理有多少是主要的意思,有多少是解释。我们站起来作话语执事的时候,我们就也有主要的意思,也有解释。虽然我们作话语的执事赶不上当初使徒们那样完全、那样高深,但在原则上是一样的。我们把圣经的正文和解释一分清楚,就能看见一件非常希奇的事,就是圣经里对于解释的多少、深浅,都作得刚刚好。我们就要俯伏敬拜主说,这是何等的完全!我们就要看见在我们的话语里解释一多、比方一多,就变作幼稚,整篇的道就落下去。我们要注意圣经里如何解释。不要用太多解释的话,要在人不懂得的地方才解释。解释是叫人明白,但是不宜太多。有的人没有解释,就使人跟不上;有的人解释太多,就使道落下去。我们读圣经,要看见它是何等的平衡。所以把正文和解释分开,也是我们应当学习的。这也必须客观,一主观就不行。

第二,试用自己的话来写正文,用我们自己所认为能明白的话,把圣经正文的意思再写过。比方:罗马一章一节、五节、六节是正文。这些字句是保罗写的。现在我们懂得了保罗的用意,就试试看用我们自己的字句来写。起头只写正文,不要写括号里的注解。这就像我们读书的时候,先生在台上讲一个故事,我们用自己的话把它写下来一样,我们必须懂得它的意思,才写得出来。在这样写经的时候必须客观,要照着圣经原来的意思,不要把我们自己的意思加进去。我们要训练自己作一个跟从圣灵思想的人,把我们的思想进到圣灵的思想里去。

当然,写经可能有错误。我们只好一次错了,第二次改;第二次错了;第三次改;改到有一天,能更准确。一个人能有这样的学习,就很容易懂得主的话。要紧的就是我们总要把自己摆在一边。一骄傲就不行,一主观就不行。我们要学习客观,学习谦卑,学习温柔。谦卑、温柔的人的思想,自然而然能跟从圣灵的思想。每一个读圣经的人必须学习这个功课。

贰 要进入圣灵的事实

一 事实的印象

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圣灵在我们里面的第二个要求是要有事实的印象。圣经里不一定都是讲道理,其中有很多部分是讲事实、讲历史、讲故事。圣灵盼望这些事实、历史和故事在我们身上能产生一种印象。圣灵的事实在我们身上有了印象,自然而然圣灵就容易将神的话说给我们听。如果圣灵的事实在我们身上没有产生印象,那么,神的话就从我们身上漏掉,就不能产生该有的果效。

这里所说的印象,不是指我们把故事读熟而言,乃是指那件事的特点能印在我们的身上。在圣经里,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它的特点,我们若没有得着那个特点,就不能明白神的话。譬如一张契约,不是看它后面有了图章就算数,而是要看这个图章是谁的才有效。这里所注意的印象,不是重在某件事的一般内容,而是重在它的特点在那里。发现了它的特点,就能看见神在这里所特别要说的话。也许你记得那件事,也能说那件事,而里面的特点却说不出来,那你就还没有明白神的话。新约里有四福音和使徒行传,有书信,还有启示录。我们读书信的时候,需要进入圣灵的思想;我们读四福音和使徒行传的时候,就需要有一个心能让神的灵将事实印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感觉那一个事实与其他的事实有甚么不同,使我们感觉那一个事实的特点到底在那里。

印象显在人身上,就像拍照一样。照相的底片是涂着一种化学品─溴化银─的玻璃片或软片。几十年以前,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只涂着几万颗的溴化银,所以在那个时候照出来的相片,都是一粒一粒的黑点,不好看。后来改进了,照出来的相片就没有一粒一粒的黑点,因为在一方寸的底片上已经能涂上几百万颗的溴化银,所以印象就清楚了。照样,我们里面越细,我们接受的印象就越多;里面越粗,接受的印象就越少。如果人的灵和心在神面前是开起来的,他的感觉是被神磨到非常细的,那么,当圣灵的事实经过他的时候,他所得的印象也就非常深。一个细嫩的人能看见两件东西:第一,神的话有神所注意的地方,有神所要启示的那一点;细嫩的人很自然的能看见神所注意的那一点。第二,他还能看见神在这一个事实里所说的,与别的地方有甚么不同。

所有感觉粗鲁的人,都不能看见神的话精细的地方。人必须是里面柔软的,感觉非常敏锐的,神的话才能在他里面留下一个清楚的印象。那就不只轮廓对,而且连所有细微的点、线都是对的;他把这一个事实所有精细的地方都看清楚了。

二 细嫩的感觉

许多人愿意看见圣经里细嫩的方面。但是他们如果没有细嫩的感觉,就不能摸着那些细嫩的地方。我们试试来看四福音和使徒行传,这五卷都是讲主耶穌的事。关于主耶穌的事实,在这五卷中所讲的比在书信中所讲的更多。我们对于主耶穌的这些事实,应该有精细的印象。现在我们看下面几个例子:

比较的例

例一 撒该与以马忤斯二门徒

我们读路加十九章和二十四章,就看见主到撒该家里与主到以马忤斯二门徒家里的事完全不同。撒该的家里,是主自己要去。而在以马忤斯,主耶穌好像还要往前行。细嫩的人,就看见主耶穌作了两件完全不同的事。一件是主带领了一个人所不齿的罪人─不只是普通的税吏,并且是税吏长。主耶穌不等他请,就自动表示要到他家里去。撒该这个人实在要看见主,但他想到自己身量矮小,名誉也不好,自惭形秽,所以不敢请求主。在这种情形之下,主反而说,『撒该,快下来,今天我必住在你家里。』(十九5。)这里有一个有心寻求主的罪人,却是不敢来、不敢求,主就自己请自己到他的家里去。主领会撒该的心意,主的感觉是何等细嫩。我们里面如果是细嫩的,就也能领会。

以马忤斯的两个人,乃是退后的门徒,他们眼睛迷糊,遇见了主却不认识。主和他们同行,向他们说话,给他们解释圣经。等到将近他们所去的村子,主耶穌好像还要往前行。(二四28。)主对这两个门徒的态度,与对撒该的态度不同。撒该外面的难处大,有苦说不出,所以主温柔到一个地步,自动的对他说,我必住在你家里。往以马忤斯的这两个人,原是认识主的。他们退后了,听了那么多的话,还是往以马忤斯去。所以主就也好像还要往前行,要等他们请了才进去。那一边是面向着主而来,这一边是背向着主而去,所以主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我们必须摸着主耶穌细嫩的感觉,才能摸着神所要启示的拿撒勒人耶穌。

例二 彼得的两次打鱼

在路加五章,彼得整夜打鱼,一无所获。后来主耶穌对他说,『把船开到水深之处,下网打鱼。』(4。)他们下了网,就圈住许多鱼。本来是一无所获,希奇,现在却圈住了许多。彼得就俯伏在耶穌膝前说,『主阿,离开我,我是个罪人!』(8。)在约翰二十一章,彼得又有一次打鱼,主问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喫的没有?』他们回答说,『没有。』主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5~6。)这一次又拉上许多鱼来。在路加五章的打鱼,是主耶穌将祂的荣耀显给彼得看。这太大的荣耀向彼得身上一照,他就看见自己是罪人,觉得主和他同住,是他所不配得的。等到主復活以后,那一次的打鱼,彼得一认识是主,就跳在海里,洑水上岸。(约二一7。)好像他一认识是主,就不要鱼了。同样的启示,第一次是使一个从未认识自己的人认识了自己而求主离开他,第二次是使一个已经认识主的人更要亲近主。我们能看见这两件事的不同,我们就有了印象。在这些事情上,必须有印象。

例三 主变饼与马利亚用香膏抹主

有两件事,是四卷福音书都记的:一件就是主变饼给五千人喫饱的事,另外一件就是马利亚用香膏抹主的事。主在变饼给五千人喫饱以后,吩咐门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来,免得有糟蹋的。(约六12。)这是一件希奇的事,就是主耶穌肯行神迹变饼给人喫,但是,剩下来的零碎,主要门徒收拾起来,缘故是不可糟蹋。等到有一个女人来,打破玉瓶,把香膏浇在主的头上,就有门徒说,『何用这样枉费香膏呢?』但主耶穌说,『她在我身上作的是一件美事。』(可十四3~9。)在这里我们看见,变饼与用香膏抹主,这两件事是相对的,一个是不可糟蹋,一个是并不枉费。行神迹出来的东西,不可糟蹋,而三十两银子买来的东西,浇在主身上,并不枉费。那三十两银子的香膏,不是给五千人喫,而是给主一下用完;不是收拾起来,而是把瓶打破;不是十二篮,而是一玉瓶;这些都是对照。神的儿子行神迹变出来的饼,连零碎都得收拾起来;但祂接受三十两银子的奉献,并不觉得太过。四卷福音书都记这件事,祂叫人到普天下传福音的时候都记念这件事。福音多普遍,奉献也多普遍;福音传到那里,为主摆上的奉献也到那里;福音有多广,人的奉献、人的香膏也有多广。我们在这里,必须有印象。

例四 主的受审判与保罗的受审判

有时候,我们把四福音和使徒行传拿来比较,也非常好。例如主耶穌的受审判和保罗的受审判:当保罗在那里受审判的时候,他说,我是法利赛人,也是法利赛人的子孙。(徒二三6。)这和主耶穌不一样。虽然我们宝贵我们的弟兄,但是,地上所能产生的最好的儿子,不过是人子。而拿撒勒人耶穌,却是神的独生子!把二者一比较,就看见一个是神的独生子,一个不过是神所生的孩子;一个是主,一个是僕人;一个是先生,一个是学生。虽然保罗所达到的点是相当高,但是他和他的主无论如何不能相比。我们里面必须细嫩,才能认识福音书里的主,也才能认识使徒行传里的使徒。一不细嫩,即使主要把一个印象给我们,我们还是不能得着,也不会仆倒在主面前,也不会敬拜。粗鲁的人读圣经,像读普通故事一样,随便的过去,圣灵就不能把印象给他。

例五 主的直行与保罗的縋下

有一次主耶穌在拿撒勒的会堂里读圣经,祂读完之后,讲了一些话,就被人带到山崖,要把祂推下去,祂却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路四29~30。)这是何等郑重庄严!祂不像保罗需要人用筐子从城墙上縋下去。(徒九25。)不是说保罗不对,乃是说保罗的品质比不上主。主从他们中间直行过去了。『直行过去』这几个字,要给我们何等的印象。当主这样从要害祂的人中间直行过去的时候,那一班人只好瞪着眼睛看。我们的主就是这样的尊贵荣耀!

相同的例(甲)─人对主不满

圣经里的印象,有些地方是要比较的,像前面所题的五个例子;有些地方是相同的,就要连在一起看,好得着联络的印象。

例一 主在船上睡着了

马太八章二十三至二十七节记着一件事,就是有一次主耶穌和门徒一同渡海,海里忽然起了暴风,而主耶穌却睡着了,门徒就惧怕起来。在马太福音是记着说,『主阿,救我们,我们丧命喇!』(八25。)在马可四章却多记四个字,就是『你不顾么!』(38。)意思是你还睡得着么!门徒说这话是对主不满的表示。门徒心里不佩服,不只是求救,并且是不满。主耶穌就起来斥责风和海,风和海就大大平静了。主转过来责备门徒为甚么这么小信。(注意马可和路加记事的次序,就是主耶穌没有先责备门徒,乃是先斥责了风和海,然后回头来责备门徒。)主责备门徒有祂的根据,因为主刚才对他们说,我们渡到那边去。主说到那边去,就一定能到那边去。半路上有风也好,有浪也好,出甚么事也好,何必怕。主耶穌叫他们学习信。信甚么?信主所说的『渡到那边去。』(可四35。)绝不会主说渡到那边去,而结果沉入海底去。可是门徒不信,所以主责备他们。

有一件事非常希奇,就是主耶穌从来没有向人赔不是。人总是越在神面前受教,越要认错。学习越多的人,越容易发觉人对他的不满,越容易向人认错。但是,主耶穌是特别的,主从来没有向人赔不是。这次事情,好像是门徒对,主耶穌错。风浪那么大,人都要丧命喇,你不顾么!但是,主耶穌起来,没有赔不是。主耶穌的不认错乃是祂的荣耀。主知道祂没有多睡,祂没有错。祂对他们说渡到那边去,就是渡到那边去。在祂身上找不出一句话是空的,人没有法子叫主认一个错。这显明主是何等荣耀!

例二 患血漏病的女人摸主

马可五章那个患血漏病的女人摸主的事,是同样的原则。那个女人摸主,主转过来问是谁,门徒对祂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么!』(31。)这语气显得对主有不满。但是,主没有说,对不起,我问错了。主反而周围观看是谁摸祂。主的意思是:是有人在摸我,你们不知道。你们注意挤的人,我却注意摸的人。以外表来看,好像是主错,好像门徒的不满是对的;但是,以内容来看,错是在门徒身上,不是在主身上。主从来没有一次向人赔不是。这是非常荣耀的事,叫我们的心不能不服下来敬拜祂。

例三 拉撒路的死

在约翰十一章,又有一次人对主不满。马大对主说,『你若早在这里,我兄弟必不死。』(21。)她的意思是怪主来迟了。她想:我早就打发人通知你了,你怎么到现在才来!因为你来迟了,所以我的兄弟死了,并且已经埋葬了。『你若早在这里』这句话,显出马大心里无限的不满。凭表面看,马大的话完全对。但是,主所作的事,祂没有一样不是心里有数。主故意停留两天。(6。)在人看是太迟,在主耶穌却是有意来迟。我们的主从来不抱歉,因为祂从来没有错。我们有抱歉,因为我们有错,我们如果从来不抱歉,那是我们骄傲了。人越谦卑、越温柔,就越会抱歉。但是,主虽谦卑,主虽温柔,却一点没有抱歉,因为祂从来没有错。当人对祂不满的时候,祂一点没有感觉祂错,祂知道祂所作的是甚么事。

像这一类事实,在新约里有很多。我们要学一个原则,就是读圣经的时候,遇到有相同的地方,必须把它们一个一个的合起来看。从上面三个例子,我们就能看见有一件事非常荣耀,就是主一生一世没有收回一句话,主一生一世没有把一段路重走过。这个荣耀是何等的荣耀!是拉撒路得着医治更荣耀呢,或者是拉撒路得着復活更荣耀?祂知道,拉撒路得着復活是更荣耀。你若信,你就能看见神的荣耀。

© 2023 约瑟粮仓版权所有

主页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