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
何光沪
一
人生在世,都追求一个“好”字——吃、穿要好,住、用要好;学习要好,工作要好;爱人要好,家庭要好;身体要好,事业要好;国家要好,社会要好……
然而,最要紧的是:“自我要好”!
因为,前面那些东西的好,首先要在“自我”看来好,目的是让“自我”变得好;那些东西的好,要靠好的“自我”去判断,要靠好的“自我”去争取,要靠好的“自我”去欣赏。
我不说最要紧的是要“人好”,因为这么说时,我们常常会想要“别人”变好,而不是想要“自己”变好。
可是,每一个“自我”都不好,哪里又有“人好”呢?
别人能变好,自己又为何不能呢?
可是,每一个“自我”都不好,哪里又有“人好”呢?
别人能变好,自己又为何不能呢?
也可以说最要紧的是“为人要好”——设想你有一位邻居腰缠万贯、身强力壮、上下亨通、事业兴旺……人间“好事”他都占尽,可是那人却坏,为人“不好”,你和众人会作何等想法?
即便是想要他那些好东西,也不想变成那个人罢?
即便是想要他那些好东西,也不想变成那个人罢?
然而,人又不是生来就会“为人”,“自我”不是生来就“好”的。
所以,即令是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也立即作了一连串修正——“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而“教”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与人交往,所以“昔孟母,择邻处”。
因为她知道,我们大家也知道:长期与怎样的人相伴,就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所以,即令是主张“人之初,性本善”的《三字经》,也立即作了一连串修正——“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
而“教”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与人交往,所以“昔孟母,择邻处”。
因为她知道,我们大家也知道:长期与怎样的人相伴,就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那么,本书邀请你与他“相伴一年”的这个人,是怎样的一个人,会给你怎样的影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