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一个跌倒的弟兄,比证明自己没有错更为重要。
第十四章、目标:和好
“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说:‘不可杀人’;又说:‘凡杀人的难免受审判。’只是我告诉你们:凡(有古卷在凡字下加:无缘无故地)向弟兄动怒的,难免受审断;凡骂弟兄是拉加的,难免公会的审断;凡骂弟兄是魔利的,难免地狱的火。所以,你在祭坛上献礼物的时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怀怨,就把礼物留在坛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后来献礼物。”(马太福音五章21-24节)
这段经文引自登山宝训。耶稣以这些话作为开始:“你们听见有吩咐古人的话,”接着说:“只是我告诉你们……。”耶稣继续用这个比喻来贯穿祂的信息。首先,祂引用规范我们外在行为的律法,接着指出,律法的成全在于从内心做起。所以,在神眼中,杀人犯不限于行谋杀的人,也包括恨恶弟兄的人。你内心的情况反映出真实的你!
耶稣在这篇信息中,清楚地描述怀怨的后果;祂阐明怀有怒气或苦毒怨恨的严重性。倘若某人无故地向弟兄动怒,难免受审断。倘若怒气生出恶果,而骂弟兄是“拉加”的,则难免公会的审断。
拉加这个词意指“没脑袋的”或笨蛋。在基督的时代,这是犹太人用以责备、代表耻辱的话语。人若发怒到一个地步,骂弟兄是笨蛋,则难免地狱的火。骂人笨蛋就是说他不信神,因为愚顽人心里说:没有神(参考诗篇十四篇1节)。在当时用这话骂弟兄可是相当严重的指控,只有当愤怒到极点转为憎恨时,才会脱口说出这样的话。今天,它相当于对弟兄说:“你下地狱去吧!”,而且不是说着玩的。
耶稣向他们显明,若不处理愤怒,就会导致憎恨。憎恨若不处理,则难免地狱之火。祂接着说,若想起有弟兄对自己怀怨,第一要务是必须去找他,与他和好。
我们为什么要如此急迫地寻求和好——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弟兄的缘故?我们去,乃是为了弟兄的缘故,因为我们可能会成为帮助他脱离怨恨不满的管道。即使弟兄没有向我们怀怨,神的爱也不愿他存留愤恨而无人关怀,且无法恢复。我们可能没有做错任何事,但关键不在于对错。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这个跌倒的弟兄,胜于证明自己是对的。
造成怀怨的情况无法胜数。被我们得罪的人或许会认为我们待他不公,而事实上,我们根本没有伤害他;他可能得到错误的讯息,而产生不正确的结论。
另一方面,他的讯息可能是正确的,但结论却是不正确的。我们的话可能已在各种沟通的管道中被大大扭曲了。虽然我们无意伤害人,但言语行为却给人不同的印象。
通常,我们是以自己的动机来评断自己,对其他人则是以外在的行为来判断。我们心里想的是一回事,沟通时却讲成完全另一回事,这种情况是可能的;有时,真正的动机甚至会巧妙地对自己隐瞒。我们想要相信自己的动机是单纯的,但若以神的话语来过滤时,就会对这些动机有另一番看法了。
最后,或许我们的确得罪了某人,或许当时正在生气,抑或处于压力之下,而这人刚好首当其冲。或者,可能是这人经常蓄意抨击我们,我们只是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他罢了。
不论造成的原因为何,怀怨的人对事物的理解不清,他的判断是基于假设、道听涂说和表面的情况,即便他认为已经洞察我们真实的动机,还是被蒙蔽了。没有正确的讯息,如何能得到正确的判断呢?我们必须敏锐地察觉,他满心认为自己受了委屈。不论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如此觉得,我们都必须愿意谦卑自己去跟他道歉。
耶稣劝勉我们要与人和好,即使错不在我们。为了达到和好的目的,我们需要以成熟的态度在谦卑中行事。但要求受伤的人踏出第一步通常比较困难,这就是为什么耶稣要引起结怨的人“去向他……”。
请求怀怨者原谅
使徒保罗说: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罗马书十四章19节)
这节经文告诉我们,对于所得罪的人当存何种态度。如果我们带着挫折的态度,就无法达成和睦,反而会使那被绊倒的人更难受。我们必须谦卑、放下自尊,存着追求和睦的态度,这样才能看到真正的和睦。
我在某些情况下与那些曾被我伤害、或对我怀有怒气的人接触,他们对我猛烈抨击,说我自私、不为他人着想、骄傲、粗鲁无礼、严厉,或者更难听的话。
我自然的反应是:“我才不是那种人,你根本不了解我!”但当我为自己辩解时,对他们的愤恨只是火上加油,这不是追求和睦。维护自己和自己的权利,永远不会带来真正的和睦。
我学会的作法是:倾听,将嘴巴闭上,直到他们说完想说的话。如果我不赞同,我会让他们知道我尊重他们所说的,也会检讨自己的态度与动机。然后告诉他们,我感到很抱歉,竟然伤害了他们。
有时候,他们对我的评断是正确的,我便承认:“你说得没错。我要请求你的原谅。”
再重复一次,简言之,就是谦卑自己以追求和睦。这或许是为何耶稣在以下的经文中如此说:
“你同告你的对头还在路上,就赶紧与他和息,恐怕他把你送给审判官,审判官交付衙役,你就下在监里了。我实在告诉你,若有一文钱没有还清,你断不能从那里出来。”(马太福音五章25-26节)
骄傲是为自己辩护;谦卑是同意,并说:“你说得对,我的确是这样,请原谅我。”
“至于从天上来的智慧,首先是纯洁的,其次是和平的,温柔的,谦逊的,满有恩慈和善果,没有偏袒,没有虚伪。”(雅各书三章17节,新译本)
属神的智慧是愿意让步的,并不是硬着颈项或顽固地处理人际的冲突。只要不违背真理,一个顺从属神智慧的人,不会害怕让步或听从他人的观点。
如何面对得罪你的人
我们已经讨论过,当我们得罪弟兄时应该如何处理;现在,让我们来思考如果是弟兄得罪我们,又当如何处理。
“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着只有他和你在一处的时候,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马太福音十八章15节)
很多人在应用这段经文时所怀的态度,不同于耶稣在此所指的原意。如果他们被伤害了,便怀着报复与愤怒的心态,前去质问得罪他们的人。他们会以这段经文作为理由,来谴责伤害他们的人。
但他们忽略了耶稣如此教导我们的理由: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追求和睦。祂不是要我们去告诉弟兄,他是如何恶劣地对待我们,而是要我们去将拦阻关系重建的障碍除去。
这就好像神重建我们与祂之间的关系。我们因犯罪而得罪了神,但“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马书五章8节)。我们是否愿意放下自我防卫与自尊,去与得罪我们的人和好?在我们寻求饶恕以先,神主动寻找我们,甚至在我们承认自己的过犯之前,耶稣便决定宽恕我们。
即使是祂先寻找我们,也惟有在领受祂和好的道理之后,我们才能恢复与天父的关系。
“一切都是出于神;祂藉着基督使我们与祂和好,又将劝人与祂和好的职分赐给我们。这就是神在基督里,叫世人与自己和好,不将他们的过犯归到他们身上,并且将这和好的道理托付了我们。所以,我们作基督的使者,就好像神藉我们劝你们一般。我们替基督求你们与神和好。”(哥林多后书五章18-20节)
和好的事始于一个共同的基础——我们都犯罪而得罪了神。除非知道罪使我们与神隔绝,否则我们不会想要与祂和好或得着救恩。
在新约中,门徒传讲人因犯罪而得罪神的道理,但何必告诉人说他们犯了罪呢?是为了定他们的罪吗?神并不定罪,“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或译:审判世人),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约翰福音三章17节)或是神为了引领他们明白自己的光景,使他们认罪悔改以寻求饶恕呢?
能领人悔改的是什么?答案在罗马书二章4节:
“还是你藐视祂丰富的恩慈、宽容、忍耐,不晓得祂的恩慈是领你悔改呢?”
神的恩慈领我们悔改;祂的爱不让我们被定罪而下地狱。祂赐下祂的独生子耶稣,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证明了祂的爱。即使我们犯罪而得罪了神,祂仍先寻找我们,不是为了定我们的罪,而是为了恢复——为了拯救我们。
既然我们应当效法神(参考以弗所书五章1节),就应该与得罪我们的弟兄和好。耶稣树立了这个典范:到弟兄那里去,让他看见自己的过犯;不是去定他的罪,而是将你们之间的拦阻挪去,使关系得以修复并和好。我们里面有神的恩慈,将能引领我们的弟兄悔改,并恢复彼此的关系。
“我为主被囚的劝你们: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以弗所书四章1-3节)
我们用和平彼此联络,是藉着谦虚、温柔、恒久忍耐的态度,用爱心宽容彼此的软弱,爱的连结也因此增强。
有些被我得罪的人,会以定罪的姿态来责问我,导致我失去所有和好的意愿。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并不想和好;他们只是想让我知道他们的愤怒。
也有一些被我得罪的人,则是以柔和的态度来找我。我会很快便改变我的看法,并且请求原谅——有时,甚至是在他们尚未说完话之前。
是否曾有人来找你说:“我只是希望你知道,我原谅你的不够朋友,也原谅你没有为我做这做那?”
当他们猛烈批评你时,给你的脸色是说:“你欠我一个道歉。”
你觉得受挫、困惑、受伤。他们不是来修复与你的关系,而是想要威胁和控制你。
除非我们已经决定不论弟兄的回应如何,都从心里原谅他,否则就不应去找那得罪我们的弟兄。我们在行动前必须除去所有的敌意,若不然,我们的反应可能是出于负面的感觉,对他将造成伤害而非带来医治。
如果我们怀着正确的态度,试着与得罪我们的人和好,但他们不听,那该怎么办?
“他若不听,你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要凭两三个人的口作见证,句句都可定准。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若是不听教会,就看他像外邦人和税吏一样。”(马太福音十八章16-17节)
每个步骤都有相同的目标:和睦。耶稣的重点是:“继续尝试”。请注意,每一步骤都牵涉到那个引发争端的人。我们常常先把事情到处讲,最后才照耶稣的话去找那个得罪我们的人!我们如此做,是因为没有先把自己的心态处理好。当我们向每个人倾诉自己的道理时,会觉得理直气壮,尤其当别人也同意我们真的受了很大的委屈时,更是觉得自己有理而得到安慰。这种行为只有自私可言。
关键要素
我们若一直以神的爱作为动机,就不会做错,因为爱是不会失败的。当我们以耶稣对我们的爱去爱他人时,即使对方选择不与我们和好,我们仍然享有自由。请仔细看以下的经文。神的智慧适用于任何情况。
“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罗马书十二章18节)
祂说:“若是能行……”,因为有很多时候,别人会拒绝与我们和好。情况也有可能是:若要与某些人和好,会损害我们与神的关系。以上任何一种状况都难以恢复关系。
请注意神说:“总要尽力”,只要不违背真理,总要竭尽所能地与对方和好。我们通常都太早放弃了。
我永远记得有一次,一个朋友规劝我不要离开一个令人沮丧的环境,他说:“约翰,我知道你能找到符合圣经的理由而离开。但在你这么做之前,请务必确定你已在祷告中为此奋战过,并且已为达成和睦尽心竭力。”
他又接着说:“将来你若回头看这件事,自问是否已尽力挽回这段关系时,你会后悔的。所以,最好是在不妥协真理的情况下,确定你已尽了全力,用尽了所有的方法。”
我非常感激他的劝告,也承认那是出于神的智慧。请记住耶稣的话:
“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马太福音五章9节)
祂不是说:“维持和睦的人有福了。”一个维持和睦的人,会尽力避免当面的冲突,甚至冒着违背真理的危险以维持和睦。那是一种脆弱肤浅的和睦,是不能持久的。
一个使人和睦的人,会凭爱心当面说清楚且带出真理,由此产生的和睦才能持久。他不会维持一个造作而肤浅的关系。他渴望的是真实、坦诚与爱的关系。他拒绝以虚假的微笑掩饰怨恨;他以不退缩、没有惧怕的爱使人和睦。
神对人亦复如此。祂不愿任何人灭亡,但祂不会为了维持关系而妥协真理。祂是以真正的委身来追求和睦,不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由此便产生一种爱的连结,是没有任何邪恶可以断绝的。祂为我们舍命,我们只能照样去行。
别忘了,关键要素是神的爱。这爱永不失败,永不消褪,永远没有尽头。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也不轻易发怒(参考哥林多前书十三章5节)。
使徒保罗写道,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别是非(或作:喜爱那美好的事),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并靠着耶稣基督结满了仁义的果子,叫荣耀称赞归与神。”(腓立比书一章9-11节)
神的爱,乃是脱离绊倒人之陷阱的关键。这爱在我们的心中,必定是丰盛、持续成长并且坚定不移的。
现今社会中,许多人被肤浅的爱所迷惑,那是一种光说不练的爱。但神的爱能保守我们不被绊倒,能无私地放下自己——甚至是为了仇敌的益处。我们若行在这样的爱中,便不会被引诱而落入撒但的圈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