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饶恕:不付出就不能获得 | 撒但的饵

不肯饶恕的人,忘记神已赦免他们多大的一笔债。

第十一章、饶恕:不付出就不能获得

“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可福音十一章24-26节)

本书剩余的篇幅,我想将焦点转向不愿释怀被得罪之事的后果,以及如何从中得释放。

耶稣的话句句属实:“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在我们目前所处的文化中,口中所出的话不见得是心里真正所想的。结果是,我们很难相信他人所说的话;一个人的话很难当真。

这个现象从孩童时期就开始了。父母告诉小孩:“你再做一次,就会被打屁股。”之后,小孩做了不仅一次,父母每一次都给予相同的警告,但通常都没有付诸行动。即使真的处罚了,也比先前的警告较轻,有时会比较重,那是因为此时父母已备感挫折了。

两种反应都向小孩传达一个信息:若非你说话不算话,就是你言非其实。于是小孩学到一件事,即权威者所说的话不一定都要当真。他因此感到困惑,不知何时该把权威者的话当真。这种态度也反映在孩子生命中的其他层面上,他会以同样的态度来看待其师长、朋友、领导者及上司。他在成年之前,已将随便说说的态度视为稀松平常。成年后,他自己所说的话和所作的承诺,也不是心里真正所想的。

让我来假设一个典型的对话。吉姆遇见一阵子未联络的汤姆,他正在赶时间,心想,“糟糕,没想到会遇见汤姆,我真的没时间和他聊。”

两人四目交接。

吉姆说:“赞美主,弟兄,真高兴见到你。”

他们聊了一会儿。

吉姆因为在赶时间,为了结束话题,他说:“我们得找个时间一起吃中餐。”

首先,吉姆因为在赶时间,所以他见到汤姆时并不感到兴奋。第二,他向汤姆打招呼时说“赞美主”,但其实心中并没有想到主。第三,他对中餐的邀约并无意履行,那只不过是一个让自己早点脱身的权宜之计。因此,在这样的对话中,吉姆所说的话根本不具任何真实的意义。

像这样的真实例子,每一天都在发生。今天,很多人所说的话中有四分之一是不算数的,所以我们很难知道何时要将某人的话当真,这并不足为奇,不是吗?

但耶稣说话时,祂希望我们对祂所说的话认真以待。我们不能以看待生命中其他长辈或亲友的态度来看待耶稣,祂可是说话算话的。即使我们不可靠,祂仍是信实的。祂的诚实与正直远超过我们的文化或社会的标准。所以,当耶稣说:“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的过犯”时,祂可是当真的。

让我们进一步来看这事;祂在福音书中说过不只一次,而是很多次。祂强调这个警告的重要性,让我们来看看祂在不同状况中所说的话。

“你们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饶恕你们的过犯;你们不饶恕人的过犯,你们的天父也必不饶恕你们的过犯。”(马太福音六章14-15节)

还有:“你们要饶恕人,就必蒙饶恕(饶恕:原文是释放)。”(路加福音六章37节)

我们在主祷文中再次读到:“免我们的债,如同我们免了人的债。”(马太福音六章12节)

我很怀疑,有多少基督徒希望神饶恕他们,如同他们饶恕得罪他们的人一样。然而,这正是他们得到饶恕的方式。在教会中,不肯饶恕的情况是如此普遍,以致我们不愿认真看待耶稣的这些话。但不论普遍与否,真理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如何饶恕人、释放人,并与他人修复关系,就决定了我们会如何被饶恕。

饶恕与属灵的成长

在我们的服事中,也可看到很多不肯饶恕的例子。我初次在印尼事奉时,借宿在一个富商的家中;他和家人都参加我所服事的教会,但其实他们并没有得救。

在我借宿他家的期间,他的妻子得救了;接着是他,之后是三个小孩全部得救。这是一个极大的释放,屋子里整个气氛都改变了,家中充满了喜乐。

当他们得知我和妻子即将返回印尼,便邀请我们留下来,并且愿意支付我三个小孩和一个保姆的机票费用。

我们在他们的教会举办了十场聚会,传讲关于悔改以及神同在的信息。我们感受到祂的同在临到聚会中,从头到尾不断地有人流泪并哭求释放。

他们全家人再一次被服事。那个丈夫的母亲住在同一城市,她参加了每一场的聚会,并赞助我的小孩大笔的机票费用。

快到周末时,这个母亲来找我,她直视我的眼睛问道:“约翰,为何我从未感受到神的同在?”

我们刚吃完早餐,其他人已先行离开餐桌。

“我已经参加了每一场聚会,”她接着说:“我用心听你所讲的每一件事,也走到台前悔改,但我从未感受到神的同在。不仅在聚会中如此,其他时候也是如此。”

我和她谈了一会儿,然后说:“让我为你祷告,求神的灵充满你。”我为她按手祷告以领受圣灵,她却仍然毫无神同在的感觉。

神对我的灵说话:“她无法原谅她的丈夫,告诉她必须饶恕。”

我把手放下来。我知道她的丈夫已经过世,但我仍看着她说:“主对我说,你仍然无法饶恕你的丈夫。”

“是的,我没有办法。”她同意:“但我已尽我所能地原谅他。”

然后她告诉我,她丈夫对她做了什么可怕的事。我能体会为何她需要这么努力地饶恕他。

但我对她说:“为了领受神的同在,你必须饶恕”,并且向她解释耶稣对于饶恕的教导。

“你无法靠自己的力量饶恕他。你必须把这事带到神面前,先请求神赦免自己。然后,你才能原谅你的丈夫。你是否愿意饶恕你的丈夫?”我问道。

“是。”她回答。

我带领她作了简单的祷告:“天父,我奉主耶稣的名,求祢赦免我无法原谅我先生的罪。主啊,我知道我无法靠自己的力量饶恕他;我已经失败了,但现在我来到祢面前,我发自内心饶恕我的先生。我原谅他。”

这些话一出口,泪水便从她的脸颊流下来。

“举起你的手并且说方言。”我鼓励她。

她首次以属天美丽的语言祷告。我们在早餐的桌子旁,强烈地感受到主的同在;这同在淹没了我们,令人深感敬畏。她哭了约有五分钟之久,然后我们谈了一会儿,我鼓励她享受主的同在,留下她独自一人继续敬拜神。

当这事传到她儿子和儿媳妇的耳中,他们很震惊。儿子说,他从未见过母亲流泪。

她自己也不记得上次流泪是什么时候:“甚至在我丈夫过世时,我也没有流泪。”

她在当晚的聚会中受洗了。接下来的三天,她整个人容光焕发,脸上散发出甜美的笑容;在此之前,我不曾看过她那样的笑容。她曾经不肯饶恕,因此被囚在不饶恕的监牢里;但是当她放开手愿意饶恕丈夫时,便领受了神在她生命中的大能,终能感受到祂的同在。

不愿饶恕的仆人

耶稣在马太福音第十八章提供进一步的亮光,让我们更清楚看到不肯饶恕和绊倒人之事所带来的捆绑。耶稣教导门徒如何与得罪他们的弟兄和好(我们会在稍后的篇章探讨和好的主题)。

彼得问:“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马太福音十八章21节)他自认宽宏大量。

彼得喜欢走极端。在变像山上,就是他说:“我就在这里搭三座棚,一座为祢,一座为摩西,一座为以利亚。”(参考马太福音十七章4节)现在,他自以为很有雅量:“我愿意饶恕七次,想必主会觉得我很不错。”

但他得到一个出人意表的回答。耶稣否定了彼得所谓的宽宏大量:“我对你说,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个七次。”(马太福音十八章21-22节)换言之,要像神对我们的饶恕,是无限次的。

之后,耶稣说了一个比喻来强调祂的观点。

“天国好像一个王要和他仆人算账。才算的时候,有人带了一个欠一千万银子(编注:一万他连得)的来。”(马太福音十八章23-24节)

为要了解耶稣所说这些话的程度,必须先知道他连得是什么。他连得是金(参考撒母耳记下十二章30节)、银(参考列王纪上二十章39节)、其他金属和矿石的度量单位。它在这个比喻中代表债务,所以我们可以安全地假设耶稣是指金或银的兑换单位。姑且说是金子吧。

一他连得约相当于三十四公斤,那是一个男人可负荷的最大重量(参考列王纪下五章23节)。一万他连得约有三十四万公斤,或者是三百四十吨,意即这仆人欠了王三百四十吨金子。

目前,一盎司金子的价格大约是三百七十五美元。以现今市价来说,一他连得的金子价值约美金四十五万元。因此,一万他连得的金子相当于四十五亿美元。这仆人欠了他的王四十五亿美元!

耶稣在此所强调的是,这个仆人所欠的债是他永远无法还清的。继续往下看:

“因为他没有什么偿还之物,主人吩咐把他和他妻子儿女,并一切所有的都卖了偿还。那仆人就俯伏拜他,说:‘主啊,宽容我,将来我都要还清。’那仆人的主人就动了慈心,把他释放了,并且免了他的债。”(马太福音十八章25-27节)

现在,让我们看看这个比喻如何应用在绊倒人的事上。当绊倒人的事发生时,一笔债就随之而来。你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会为此付上代价的。”所以,饶恕就像是将债务一笔勾消。

王代表父神,祂免除了这个仆人不可能偿还的巨债。我们在歌罗西书二章13-14节读到:“你们从前在过犯和未受割礼的肉体中死了,神赦免了你们(或作:我们)一切过犯,便叫你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又涂抹了在律例上所写、攻击我们、有碍于我们的字据,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

我们被取消的债务,靠自己是无法偿还的;我们欠神的债是不可能还清的。我们的罪使神无法容忍,所以,神将救恩作为礼物送给我们。耶稣偿还了我们所欠的债。仆人与王之间的关系,就如同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

“那仆人出来,遇见他的一个同伴欠他十两银子,便揪着他,掐住他的喉咙,说:‘你把所欠的还我!’”(马太福音十八章28节)

十分银子大约相当于一天劳动的工资。按照今天的工资,十两银子大概价值四千美元。让我们再往下读:

“他的同伴就俯伏央求他,说:‘宽容我吧,将来我必还清。’他不肯,竟去把他下在监里,等他还了所欠的债。”(马太福音十八章2-30节)

他的同伴欠他一笔相当大数目的钱——一整年工资的三分之一。如果你的工资少掉三分之一,你感觉如何?然而,不要忘了这人刚被免除四十五亿美元的债务,这笔钱远胜于他一生所能赚取的!

对他人无法释怀的怨恨,相较于我们得罪神而欠祂的部分,就像四千元与四十五亿元相比一样。我们或许被别人恶待,但怎么样也比不上我们对神的悖逆。

你可能觉得没有人比你更惨的,然而,你不了解耶稣所受的对待是何等的恶劣。祂是无可指责、无罪被杀的羔羊。

一个不肯饶恕的人,忘了他们所欠的一大笔债已被取消。当你了解耶稣将你从永远的死和痛苦中拯救出来,你便会无条件地饶恕他人(我们会在第十三章探讨如何走过这个历程)。

再也没有比永远在火湖里更悲惨的了;没有拯救,虫不死,火也不灭。那就是我们的命定,直到神借由祂爱子耶稣基督的死而饶恕我们。哈利路亚!如果你难以饶恕他人,想想地狱的景象,以及神救你出来的大爱。

信徒的功课

让我们继续看这个比喻:

“众同伴看见他所做的事就甚忧愁,去把这事都告诉了主人。于是主人叫了他来,对他说:‘你这恶奴才!你央求我,我就把你所欠的都免了,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吗?’”(马太福音十八章31-33节)

耶稣在比喻中所指的不是非信徒,而是主的仆人。这人已被免除了一大笔债务(救恩),并且被称为主人的“仆人”,而他不愿饶恕的是“另一个仆人”。所以我们可以下结论说,不肯饶恕的信徒会面临同样的命运。

“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你们各人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马太福音十八章34-35节)

在这些经文中有三个重点:

1.不肯饶恕的仆人被交给掌刑的。

2.他必须偿还原有的债务:三百四十吨的金子。

3.父神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不肯饶恕弟兄的信徒。

1.不肯饶恕的仆人被交给掌刑的。

韦氏(Webster)字典将“折磨”定义为“身体或心灵上的极度痛苦”,或者“施加强烈的痛苦予以惩罚、胁迫,或供残酷成性的人寻乐”。

这个施加折磨的掌刑者就是邪灵。神允许它们对人的身体和心灵施加折磨与痛苦,即使是基督徒也避免不了。我常为那些无法在聚会中得着医治、安慰或释放的人祷告,皆因他们不能打从心底饶恕、释放他人。

医生和科学家都认为,不饶恕和苦毒与某些疾病有关系,例如关节炎、癌症等,而许多心理上的疾病也是导因于心怀苦毒的不饶恕。

通常我们不肯饶恕的是别人,但有时不愿饶恕的对象却是自己。耶稣说:“若想起任何人向你怀怨,就先饶恕……。”(参考马太福音五章24节)任何人乃是包括你自己!如果神已饶恕你,你是何许人,竟不肯原谅祂已饶恕的人,即使这人是你自己?

2.不肯饶恕的仆人必须先偿还原先无法还清的债务。

此人被要求偿还原先无法还清的债务,这就彷佛我们被要求偿还耶稣在加略山替我们偿还的罪债。我们可能会失去救恩。“

等一下,”你说:“我以为一个人只要作了决志祷告,将生命交给耶稣,他就永远不会失丧了。”

如果你是这么认为,那么请解释彼得为何写下这一段话:

“倘若他们因认识主——救主耶稣基督,得以脱离世上的污秽,后来又在其中被缠住、制伏,他们末后的景况就比先前更不好了。他们晓得义路,竟背弃了传给他们的圣命,倒不如不晓得为妙。”(彼得后书二章20-21节)

彼得是说,藉着耶稣基督的救恩而脱离罪(世上的污秽)的人,后来又被罪(有可能是不肯饶恕)给缠住、制伏。被制伏意指他们不回转向神、不为顽梗的罪向神悔改。彼得说,晓得义路竟又背弃,倒不如从不晓得算了。换言之,神告诉我们,从未得救要强过接受了永生的礼物、之后却又永远背弃了它。

犹大书也描述在教会中“死了又死的人”(twice dead)(参考犹大书12-13节)。意思是,第一次死是因为生命中没有基督,接受祂之后,你便拥有复活的生命;但后来却又背弃了祂的道,这是第二次的死。

将来会有很多人到耶稣面前为自己辩解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祢的名传道,奉祢的名赶鬼,奉祢的名行许多异能吗?”耶稣将明明地告诉他们说:“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马太福音七章22-23节)他们认识祂,称祂为主,奉祂的名行神迹。然而,祂不认识他们。

耶稣会认识谁呢?使徒保罗写道:“若有人爱神,这人乃是神所知道的。”(哥林多前书八章3节)神认识那些爱祂的人。

你可能会说:“我爱神。只是无法爱这个伤害我的弟兄。”那么你是被迷惑了,你并不爱神,因为经上说:“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翰一书四章20节)迷惑是一件可怕的事,那些被迷惑的信徒全心相信自己是对的;他们相信自己是在正路上,事实却不然。一个人若拒绝遵行神的话语,就是欺骗自己的心。

“很多人”一心以为会进天堂却被拒于门外,耶稣说在末日时会有很多人跌倒(参考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0节),是不是很有意思呢?这两类人会不会是同一批人呢?

有些基督徒因着不饶恕而饱受折磨,他们可能期望死亡会带来解脱,事实却非如此。不饶恕的问题必须现在就解决,否则,将会被叫去偿还无法偿还的巨债。

3.父神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任何拒绝真心饶恕的信徒——不论被伤害或跌倒的程度多严重。

耶稣特别要确定我们是否了解这个比喻。耶稣对所说的每个比喻几乎未详加解释,除非门徒进一步询问。然而在这里,祂希望我们对于拒绝饶恕的严厉审判,没有任何的疑问。

还有其他很多例子,耶稣都非常清楚地表示,我们若不饶恕人,自己也得不到饶恕。别忘了,祂不像我们;祂心口如一。

这种情形在教会中不太常见,常见到的反而是不肯饶恕的借口。相较于同性恋、奸淫、偷盗、酗酒等等,不饶恕被视为较轻的罪。但不饶恕的人与犯其他罪的人一样,都无法承受神的国。

有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个严厉的信息,然而,我却认为它是满有怜悯、提醒人的信息,而非严厉的审判。你宁可现在被圣灵定罪,而经历到真实的悔改与饶恕?或者你宁可拒绝饶恕,然后听到主对你说:“离开我去吧”,再也没有悔改的余地?

© 2023 约瑟粮仓版权所有

主页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