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3:12“弟兄们,你们要谨慎,免得你们中间或有人存着不信的恶心,把永生神离弃了。”
背道(希腊文apostasia)一词在新约圣经中以名词形式出现过两次(徒21:21;帖后2:3),但在希伯来书3:12是以动词形式出现的(希腊文aphistemi,译为“离弃”)。该词希腊文的定义为背离、背叛、离弃、退出或转离一个人原来所属的人或团体。
1.背道的意思是切断与基督之间的拯救关系或脱离与他生命的联合及对他的真实信靠(参“信心与恩典”一文,页1816)。因此,只有那些已经经历过救恩、重生和圣灵的更新的人才存在个人背道的问题(比较路8:13;来6:4-5);它并不是指教会中尚未得救的人对新约圣经教义的否定。背道问题涉及两个相关而又不同的方面:
(1)神学上的背道。也就是说,拒绝接受全部或部分基督和使徒起初的教训(提前4:1;提后4:3)。
(2)道德上的背道。也就是说,曾经是信徒的人不再住在基督里,反而又变成罪和败坏的奴隶(赛29:13;太23:25-28;罗6:15-23;8:6-13)。
2.圣经对背道问题提出迫切的警告,一方面要信徒警醒,以免落入断绝与基督联合的致命危险中;另一方面激励信徒持守信心与顺服之心。我们绝不要让“警告是真的,但现实中不可能有背道”的说法削弱了神发出这些警告的重要意义。相反,如果我们想得到最终的救赎,就要把这些警告看作是神针对我们当前试炼时期的实际情况而发出的话语,以警醒的态度来对待它们。新约圣经中关于警告的经文很多,其中一部分如下:太24:4-5,11-13;约15:1-6;徒11:21-23;14:21-22;林前15:1-2;西1:21-23;提前4:1,16;6:10-12;提后4:2-5;来2:1-3;3:6-8,12-14;6:4-6;雅5:19-20;彼后1:8-11;约一2:23-25。
3.我们从如下经文中可以看到一些背道的实例:出32章;王下17:7-23;诗106篇;赛1:2-4;耶2:1-9;徒1:25;加5:4;提前1:18-20;彼后2:1,15,20-22;犹4,11-13节;参“敌基督时代”一文,页1992,关于末后教会中有背道发生的预言的评注。
4.走向背道的步骤可归纳如下:
(1)信徒因着不信就不再以最认真的态度接受神话语中的真理、劝诫、警告、应许和教导(可1:15;路8:13;约5:44,47;8:46)。
(2)世界对信徒的影响渐渐超过神属天国度对他们的影响时,他们就会渐渐停止藉着基督亲近神(来4:16;7:19,25;11:6)。
(3)他们被罪蒙蔽,在自己的生活中越来越纵容罪恶(林前6:9-10;弗5:5;来3:13),也不再喜爱公义、恨恶罪恶了(参来1:9注)。
(4)他们的内心越发刚硬(来3:8,13),拒绝神的道(3:10),不再理会圣灵不断重复的声音和责备(弗4:30;帖前5:19-22)。
(5)这一切使圣灵担忧(弗4:30;比较来3:7-8),使人消灭圣灵的感动(帖前5:19),使神的殿蒙受玷污(林前3:16),以至于圣灵最终完全离开这些曾经是信徒的人(士16:20;诗51:11;罗8:13;林前3:16-17;来3:14)。
5.人若继续背道,在这条路上执迷不悟,就会最终沉沦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1)人若曾经历过基督的救恩,却一直故意硬着心不听圣灵的声音(来3:7-19),继续犯罪(来10:26),拒绝悔改归向神,就会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以至于完全失去悔改和得救的机会(来6:4-6;参申29:18-21注;撒上2:25注;箴29:1注)。神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参撒上3:11-14;太12:31-32;帖后2:9-11;来10:26-29,31;约一5:16)。
(2)这种不可挽回的地步并不是事先界定的,所以,我们若要保守自己脱离完全背道的危险,就必须以这节经文为劝诫:“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来3:7-8,15;4:7)。
6.值得强调的是,所有偏离真道(来2:1-3)并离弃神(6:6)的人都有背道的危险。然而,一个人只要不是一味地故意犯罪,抵挡圣灵的声音,就不会落入全然背道以致无法挽回的地步(参太12:31,关于干犯圣灵的罪的注释)。
7.那些因着不信的心与神隔绝的人(来3:12)或许还以为自己是基督徒,但实际上他们对基督和圣灵的要求以及圣经提出的警告漠不关心都表明他们已经与真理背道而驰。为了避免出现这种自欺的光景,保罗力劝所有宣称得救的人“总要省察自己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林后13:5注)。
8,人若真正关心自己的属灵光景,并渴慕从内心悔改归向神,就证明他们还未犯不可赦免的背道之罪。圣经明确肯定神不愿一人沉沦(彼后3:9;比较赛1:18-19;55:6-7),并且宣告神将接纳所有曾从救恩中堕落,但又悔改归向他的人(比较加5:4与4:19;林前5:1-5与林后2:5-11;参路15:11-24;罗11:20-23;雅5:19-20;启3:14-20;有关彼得的例子,太16:16;26:74-75;约21: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