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翰福音十四章1、3节)
你曾想过将来我们会去那里吗?生命终点的去处是那里?
这是基督的应许:“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神,也当信我。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那里,叫你们也在那里。”(约14:1-3)
耶稣的这段话在今天也许能够安慰你,但同样的话对那群世纪初的听众而言,则十分激进。他应许说他要完成一个无人能想象的功绩——他会死里复活,把他的跟随者从坟墓里救出来。
耶稣应许死后有生命,而且是更好的生命。
“在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我去原是为你们预备地方去。”西方人也许不明白,耶稣这里是在描述婚礼的情景,但我打赌他的听众一定听得出来的,这是一个将要做新郎的男人的应许。—个男人在得到双方父母的许可后,就会回到他的父家,为他的新娘建一栋房子。他这么做就是在“预备地方”。
耶稣应许我们,他也要为我们做同样的事,耶稣把葬礼看得和婚礼一样值得期待。在他的看法中,走在通往坟地的路上和走在婚礼的红毯上是同样令人兴奋的。
耶稣说,葬礼也一样。两者都是在庆祝我们的人生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拥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以及新的家,在婚礼和葬礼中,新郎都是挽着新娘离开。耶稣就是你的准新郎。“我必再来接你们……”,他会在那里等你。你对今生最后看一眼之后,随即就会看到他。
可是我们如何确信他会持守诺言呢?我们有没有什么凭据,好证明他的诺言不是空洞的诗句或无谓的迷信?我们真的敢把我们的希望和心灵,交在一个犹太木匠的手上吗?答案就在耶路撒冷的一个墓地里。如果耶稣的坟墓是空的,那么他的应许就不会落空。使徒保罗把这个逻辑浓缩成了一句话:“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林前15:23)
你看出保罗的逻辑了吗?如果有一个人告诉你他遇到钉十字架后的耶稣,你可以一笑置之。如果有十几个人向你做证,你也可以把他们当作歇斯底里的群众而不管。可是,如果是50个人呢?100个人呢?300个人呢?当见证人从一个扩大到几百个时,你不信也得信。
当他向门徒显现的时候,他向他们保证说“是我”(路24:39)。往以马忤斯去的那两个门徒,看不出他的身体有什么异样。他的脚也踏在地上,他的手也可以拿饼,他们以为这个人和他们一样是个朝圣客,一直到“他们的眼睛明亮了”(路24:31)。马利亚在墓园里看到耶稣,称他“先生”(约20:15)。门徒们看到耶稣在海边烤鱼,看到他复活后的身体活动着。他再度告诉门徒他不是鬼魂,还说:“摸我看看,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路24:39)。
耶稣经历了肉体和实际的复活,还有,注意听,因为他复活了,我们也会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林前15:23)
让我们存着信心死去。让我们将复活深深地刻在内心的深处,重新界定我们对死亡的看法。让我们的信心“释放那些一生因怕死而为奴仆的人”(来2:15)。
耶稣给了我们面对最后一刻的勇气。
【检视惧怕】
1.“如果墓地不是狰狞者的国土,而是有一天会宣告‘睡在尘埃的啊,要醒起欢喜歌唱!’(赛26:19)的灵魂守卫者的领地呢?”
(1)你如何回答上述的问题?
(2)请描述你面对死亡的态度。
2.“耶稣应许死后有生命,而且是更好的生命。”
(1)你如何描述耶稣所应许的更好的生命?
(2)你对这种更好的生命有什么体验?
3.“耶稣把葬礼看得和婚礼一样值得期待。”
(1)为什么葬礼带给基督徒的盼望会和婚礼一样?
(2)你对自己的死亡感到兴奋吗?请说明。
4.“让我们将复活深深地刻在内心的深处,重新界定我们对死亡的看法。”
(1)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能够显示他是否真正相信复活这件事吗?
(2)有什么实际的方法,可以将复活的事实深深烙印在你的心中?
5.“死亡是‘一场崭新的经历’。我们不需要怕它,也无需刻意忽略它。借着基督,你可以坦然面对它。”
(1)请描述你所认识的某位怕死的人。
(2)请描述你所认识的某位刻意忽略死亡的人。
(3)你如何靠着对基督的信心面对死亡?
【揭露惧怕】
1.请读《约翰福音》14章1-3节。
(1)耶稣在1节中发出什么命令?
(2)他在2-3节中给了什么应许?这些应许如何减轻我们的惧怕?
2.请读《哥林多前书》15章20-27节。
(1)这段经文如何看待死亡?
(2)这段经文如何帮助你舒缓对死亡的惧怕?
3.请读《希伯来书》2章14-15节。
(1)谁拥有死亡的权势?耶稣如何击破死亡的权势?
(2)我们如何从对死亡的惧怕中被释放出来?对死亡的惧怕如何成为捆绑我们的枷锁?
【打击惧怕】
想一想,当死亡来临时,坚定相信基督的人会有什么不同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