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独处会有外在的表现。
单独一人的自由,不是为了要与人远离,乃是为更清楚听见上帝的微声。
耶稣生活在"内在心灵的独处"中。
他也时常经历到外面的独处。
他在开创他的事工时,便花了四十天独自在旷野中(太4:1-11)。
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他也整夜独自在旷野的山上祷告(路 6:12)。
当他听到施洗约翰的死讯时,他"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太 14:13)。
当他行神迹给五千人吃饱以后,"独自上山去祷告……"(太 14:23)。
经过长夜工作以后,"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可 1:35)。
当十二使徒完成了一次传道医病的任务,回到耶稣跟前时,他吩咐他们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可 6:31)。
在医治这一个长大麻风的病人以后,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路 5:16)。
他又带了三个门徒到一座寂静的山头,作为变化形像的场所(太17:1-9)。
当他准备自己去完成他那最崇高最神圣的事工时,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寻求独处(太26:36-46)。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上述各则,大概足以显明,寻求一个人迹罕见的的地方,乃是耶稣经常的行动。
我们也当如此行。
单独一人的自由,不是为了要与人远离,乃是为更清楚听见上帝的微声。
耶稣生活在"内在心灵的独处"中。
他也时常经历到外面的独处。
他在开创他的事工时,便花了四十天独自在旷野中(太4:1-11)。
在拣选十二使徒之前,他也整夜独自在旷野的山上祷告(路 6:12)。
当他听到施洗约翰的死讯时,他"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太 14:13)。
当他行神迹给五千人吃饱以后,"独自上山去祷告……"(太 14:23)。
经过长夜工作以后,"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时候,耶稣起来,到旷野地方去……"(可 1:35)。
当十二使徒完成了一次传道医病的任务,回到耶稣跟前时,他吩咐他们说:"你们来同我暗暗地到旷野地方去……"(可 6:31)。
在医治这一个长大麻风的病人以后,耶稣"却退到旷野去祷告"(路 5:16)。
他又带了三个门徒到一座寂静的山头,作为变化形像的场所(太17:1-9)。
当他准备自己去完成他那最崇高最神圣的事工时,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寻求独处(太26:36-46)。
诸如此类的事例,不胜枚举。
但上述各则,大概足以显明,寻求一个人迹罕见的的地方,乃是耶稣经常的行动。
我们也当如此行。
潘霍华在他所著《团契生活》(Life Together)一书中有一章的标题是:"共同生活的一天"。
耐人寻味的是,下一章的标题则是"独处的一天"。
这两者都是灵性成功的主要因素。
他写着说:
耐人寻味的是,下一章的标题则是"独处的一天"。
这两者都是灵性成功的主要因素。
他写着说:
"一个不能独处的人要提防团体……一个不在团体中的人,要提防独处……其中一种情况本身来说都有极深的陷阱与危机。
一个只要团契而无独处的人,会陷入言辞和感觉的空虚中,一个寻求独处而无团契的人,会在虚荣、自恋和和失望的深渊中灭亡。
"[注:看潘霍华著:《团契生活》基督教文艺出版社(Life Together, London:SCM Press,1954)]
一个只要团契而无独处的人,会陷入言辞和感觉的空虚中,一个寻求独处而无团契的人,会在虚荣、自恋和和失望的深渊中灭亡。
"[注:看潘霍华著:《团契生活》基督教文艺出版社(Life Together, London:SCM Press,1954)]
因此,如果我们要与人相处得富有意义,我们必须寻求休闲独处的安静。
如果我们想要安全地独处,我们必须寻求团契,并且注意对别人的责任。
如果我们在顺服中生活,我们必须二者并重,在两方面培植追求。
如果我们想要安全地独处,我们必须寻求团契,并且注意对别人的责任。
如果我们在顺服中生活,我们必须二者并重,在两方面培植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