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封书信
亲爱的瘟木鬼:
人类自己天真地称为“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渐渐沉寂下来,这我当然注意到了,而病人的焦虑也相应地有所缓和,我也并不觉得惊讶。
那么我们是鼓励他这样下去,还是让他继续忧虑呢?
扭曲的恐惧和愚蠢的自信这两种精神状态都合我们的心意。
我们在两者之间所做选择则会引出一些重要的话题。
那么我们是鼓励他这样下去,还是让他继续忧虑呢?
扭曲的恐惧和愚蠢的自信这两种精神状态都合我们的心意。
我们在两者之间所做选择则会引出一些重要的话题。
人类生活在时间里,而我们的仇敌却命定他们进入永恒。
我推想,因此祂希望他们主要专注于两件事情,一是永恒本身,二是他们称为现在的那个时间点。
因为现在是时间触及永恒的那一瞬间。
人类对现在这一刻的感受,有些类似于我们仇敌对整个真实的体会,也只有当下的感受能瞥见整体的真实;唯有在当下,他们才能得到自由和现实。
因此,祂使他们连续不断地关注永生(这就意味着关注祂)或现在——也就是说,他们要么沉思于自己和祂之间永远的合一或隔绝,要么听从良心现在的声音,背起现在的十字架,接受现在的恩典,为着现在的快乐而感恩。
我推想,因此祂希望他们主要专注于两件事情,一是永恒本身,二是他们称为现在的那个时间点。
因为现在是时间触及永恒的那一瞬间。
人类对现在这一刻的感受,有些类似于我们仇敌对整个真实的体会,也只有当下的感受能瞥见整体的真实;唯有在当下,他们才能得到自由和现实。
因此,祂使他们连续不断地关注永生(这就意味着关注祂)或现在——也就是说,他们要么沉思于自己和祂之间永远的合一或隔绝,要么听从良心现在的声音,背起现在的十字架,接受现在的恩典,为着现在的快乐而感恩。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他们离开永恒,脱离现在。
因此,我们有时候会诱使一个人(例如一个寡妇或一个学者)生活在过去。
但是这种做法价值有限,原因在于他们对过去多少有些实际的认知,而且过去本质上的固定不变到了一个地步,致使它看起来就像永恒一样。
更好的做法是使他们活在未来。
基于生理需要,人类所有热情都早已指向那个方向,所以对未来的憧憬会激发出希望和恐惧。
此外,未来对他们来说是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来让他们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
总之,在一切事物中,和永生最不相像的就是未来。
它是最捉摸不定的一段时间——因为过去已经冻结,不再流转移动,现在则有永恒之光照亮。
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类似创造进化论【注: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在《创造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这一理论。
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认为整个世界处于进化过程之中,而进化过程就是生命冲动的绵延,就是“生命冲动的不断的创造过程,而生命冲动就是精神,也就是上帝”,“生命冲动(即精神,上帝)是意识绵延的原动力,它内在于意识,使意识作用于物质,战胜物质,这也就是创造和进化”。
——译者注】、科学人文主义【注:代表人物为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他认为科学不但本身具有人性,而且“我们必须使科学人文主义化,最好是说明科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多种多样关系——科学与我们人类本性的关系。
这不是贬低科学;相反的,科学仍然是人类进化的中心及其最高目标;使科学人文主义化不是使它不重要,而是使它更有意义,更为动人,更为亲切。”
其本质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文主义。
——译者注】这样的思想体系,因为它们可以把人的感情牢牢固定在未来这一变化莫测之核心当中。
这是为什么几乎一切罪恶都扎根于未来。
感恩是在回顾过去,爱着眼于现在,恐惧、贪财、色欲和野心则眺望着未来。
不要以为色欲是个例外。
当下的快感一出现,这个罪【注:原文为“the sin”。
——译者注】(我们只对这个感兴趣)就完成了。
在这一过程中,快感只不过是让我们扼腕的环节而已,要是没有快感也能促成这罪,那我们肯定就会把快感去掉。
快感是仇敌添上去的,因此是在当下体验。
罪则是我们的功劳,它眺望着未来。
因此,我们有时候会诱使一个人(例如一个寡妇或一个学者)生活在过去。
但是这种做法价值有限,原因在于他们对过去多少有些实际的认知,而且过去本质上的固定不变到了一个地步,致使它看起来就像永恒一样。
更好的做法是使他们活在未来。
基于生理需要,人类所有热情都早已指向那个方向,所以对未来的憧憬会激发出希望和恐惧。
此外,未来对他们来说是个未知数,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未来的憧憬来让他们去想那些不着边际的事情。
总之,在一切事物中,和永生最不相像的就是未来。
它是最捉摸不定的一段时间——因为过去已经冻结,不再流转移动,现在则有永恒之光照亮。
这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以来提倡类似创造进化论【注: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859—1941)在《创造进化论》一书中提出这一理论。
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认为整个世界处于进化过程之中,而进化过程就是生命冲动的绵延,就是“生命冲动的不断的创造过程,而生命冲动就是精神,也就是上帝”,“生命冲动(即精神,上帝)是意识绵延的原动力,它内在于意识,使意识作用于物质,战胜物质,这也就是创造和进化”。
——译者注】、科学人文主义【注:代表人物为乔治·萨顿(George Sarton,1884—1956),他认为科学不但本身具有人性,而且“我们必须使科学人文主义化,最好是说明科学与人类其他活动的多种多样关系——科学与我们人类本性的关系。
这不是贬低科学;相反的,科学仍然是人类进化的中心及其最高目标;使科学人文主义化不是使它不重要,而是使它更有意义,更为动人,更为亲切。”
其本质为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人文主义。
——译者注】这样的思想体系,因为它们可以把人的感情牢牢固定在未来这一变化莫测之核心当中。
这是为什么几乎一切罪恶都扎根于未来。
感恩是在回顾过去,爱着眼于现在,恐惧、贪财、色欲和野心则眺望着未来。
不要以为色欲是个例外。
当下的快感一出现,这个罪【注:原文为“the sin”。
——译者注】(我们只对这个感兴趣)就完成了。
在这一过程中,快感只不过是让我们扼腕的环节而已,要是没有快感也能促成这罪,那我们肯定就会把快感去掉。
快感是仇敌添上去的,因此是在当下体验。
罪则是我们的功劳,它眺望着未来。
诚然,仇敌也希望人们去想想未来——为了现在计划安排那些明天很可能成为他们责任的公义或仁爱之举,只要想那么多就够了。
计划第二天的工作是今天的责任;这个责任虽然取材于未来,却存在于当下,和其他一切责任没什么两样。
这不是在钻牛角尖。
祂不希望人们把心交给未来,把财宝【注:原文为“treasure”,参见《圣经》马太福音6:21“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译者注】放在未来。
而我们却恰恰希望他们这样做。
祂的理想是,一个人在为了子孙谋福利(若这是他的职业)而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把所有工作上的问题都抛开,把忧虑交托给上天,然后马上回转到他现在所需的忍耐或感恩中去。
而我们却希望一个人被未来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幻想着天堂或地狱很快就将出现在地上,并饱受这一幻想的折磨;我们希望他做好准备去违背仇敌现在的命令,并且让他以为自己只要这样做,就可以进天国或免于下地狱;我们希望他把信心建立在一些计划的成败上面,而这些计划的结局是他有生之年根本无法看到的。
我们希望全人类终其一生都去追寻一些海市蜃楼,在当下永远不诚实、永远不良善、永远不快乐,只把现在赋予自己的一切真实恩赐充作燃料,堆积在为未来而设的祭坛上。
计划第二天的工作是今天的责任;这个责任虽然取材于未来,却存在于当下,和其他一切责任没什么两样。
这不是在钻牛角尖。
祂不希望人们把心交给未来,把财宝【注:原文为“treasure”,参见《圣经》马太福音6:21“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译者注】放在未来。
而我们却恰恰希望他们这样做。
祂的理想是,一个人在为了子孙谋福利(若这是他的职业)而工作了一整天之后,把所有工作上的问题都抛开,把忧虑交托给上天,然后马上回转到他现在所需的忍耐或感恩中去。
而我们却希望一个人被未来压得喘不过气来,他幻想着天堂或地狱很快就将出现在地上,并饱受这一幻想的折磨;我们希望他做好准备去违背仇敌现在的命令,并且让他以为自己只要这样做,就可以进天国或免于下地狱;我们希望他把信心建立在一些计划的成败上面,而这些计划的结局是他有生之年根本无法看到的。
我们希望全人类终其一生都去追寻一些海市蜃楼,在当下永远不诚实、永远不良善、永远不快乐,只把现在赋予自己的一切真实恩赐充作燃料,堆积在为未来而设的祭坛上。
总之,如果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结论就是:不要让你的病人活在当下,要使他对这场战争焦虑不安或充满希望(至于是哪一种,倒是无关紧要的)。
不过“活在当下”这个词有些模棱两可。
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过程,与未来的相关度其实并不亚于忧虑本身。
你那病人可能对未来一无挂虑,不是因为他专注于现在,而是因为他说服自己相信,未来将会是一帆风顺的。
如果那是他平静下来的真正原因,那这种平静反而会对我们有利,因为它只会在虚幻的希望破灭之前,帮他把失望越堆越高,从而不耐烦也越积越多。
倘若情况相反,他知道那些可怕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开始祷告,祈求自己能具备各种品德来面对那些事情,而与此同时,因为只有现在才是一切责任、一切恩典、一切知识和一切快乐的所在,所以他使自己连于现在。
这种心态极为讨厌,应该立刻予以攻击。
在这里,我们的语言学部队又打了一个漂亮仗;你可以试着把“安于现状”这个词加在他身上。
话又说回来,他“活在当下”,很有可能不是出于上述任何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他现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罢了。
那这平静纯粹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仍旧会去破坏它,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现象会真正对我们有利。
况且,这个被造物凭什么就该快乐起来呢?
不过“活在当下”这个词有些模棱两可。
它可以用来描述一个过程,与未来的相关度其实并不亚于忧虑本身。
你那病人可能对未来一无挂虑,不是因为他专注于现在,而是因为他说服自己相信,未来将会是一帆风顺的。
如果那是他平静下来的真正原因,那这种平静反而会对我们有利,因为它只会在虚幻的希望破灭之前,帮他把失望越堆越高,从而不耐烦也越积越多。
倘若情况相反,他知道那些可怕的事情有可能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开始祷告,祈求自己能具备各种品德来面对那些事情,而与此同时,因为只有现在才是一切责任、一切恩典、一切知识和一切快乐的所在,所以他使自己连于现在。
这种心态极为讨厌,应该立刻予以攻击。
在这里,我们的语言学部队又打了一个漂亮仗;你可以试着把“安于现状”这个词加在他身上。
话又说回来,他“活在当下”,很有可能不是出于上述任何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他现在身体健康、工作愉快罢了。
那这平静纯粹就是一种自然现象。
如果我是你的话,我仍旧会去破坏它,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现象会真正对我们有利。
况且,这个被造物凭什么就该快乐起来呢?
疼爱着你的叔叔
私酷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