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看你的神!
第七章:不变的神
人说圣经是神的话——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人说我们可从圣经认识神和他对我们人生的旨意。我们相信这些;且信得对,因为这些都是真的。因此我们拿起圣经,开始阅读。我们慢读细嚼,因为心灵火热;我们真的想认识神。但越读下去,就越觉迷惘。虽然着迷,却不得喂养。我们开卷“无”益;读后头昏脑胀;不讳言说,甚至有点泄气沮丧。就不禁怀疑,究竟圣经值得读下去吗?
困难在那里?基本上是这个:读经把我们带进一个对我们来说是颇新颖的世界——这就是几千年前的近东世界:落后、野蛮、以农业为主、非机械化。圣经的故事,就是在这么一个地方上演的。在这世界中,我们遇见亚伯拉罕、摩西,戴维、及其他人,看见神如何对付他们。我们听见先知痛砭偶像崇拜,警告罪的审判。我们看见那加利利人行神迹、与犹太人辩论、为罪人死、从死里复活、升到天上。我们读基督徒教师们写的信,针对今天已不存在的奇怪的异端邪说。一切都有高度的娱乐性,却好像相隔千里。一切都属于那世界,而不属于这世界。我们觉得好像在圣经世界的外面往里面看。我们不过是观众而已。心中忖思着:“没错,神当初造了那一切,对当时有关的人来说都十分奇妙,但今天这些怎能感动我们?我们并不活在同一个世界。神在圣经时代言行的记载,他对付亚伯拉罕、摩西、戴维等人的记载,怎能帮助活在太空时代的我们?”我们看不出这两个世界能够怎样连起来,故一而再、再而三的觉得,在圣经读到的事物毫无用处。很多时候,这些故事本身很精彩灿烂,我们那被拒于门外的感觉,就使我们相当泄气了。
很多读圣经的人都有这感觉,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应付。有些基督徒似乎只采取“可望而不可即”的态度,虽诚心相信圣经的记载,却不敢为自己寻求,或希望能像圣经人物一样,与神有亲密、直接的交往。这种态度 ( 今天太普遍了 ) ,实际上乃承认我们对这问题没有解决之道。
我们对圣经所说的与神的经历如此隔膜,怎样克服?可说的话很多,但关键必然在此:这隔膜感其实是一种错觉,其根源是:在错误的地方寻找我们和各种圣经人物之间的桥梁。从时空和文化来说,他们和他们所属的历史时代,的确与我们相隔甚远。但他们与我们之间的桥梁,却不在这层面上。这桥梁是神自己。因为他们所要面对的神,也是我们要面对的同一位神。说得清楚一点:就是分毫不变的那位神,因为神连最小的特征也不改变。显然,要摒除以为我们和圣经时代之间,有不能相连的鸿沟的感觉,必须思想的真理,是神的不变性 (immutability) 。
神不改变。这概念描述如下:
1、神的生命不变
它是“从亘古就有” ( 诗九十三 2) ,是“永远的王” ( 耶十 10) ,“不能朽坏的” ( 罗一 23) ,“那独一不死的” ( 提前六 16) 。“诸山未曾生出,地与世界你未曾造成,从亘古到永远,你是神” ( 诗九十 2) 。诗人说,天和地“都要灭没,你却要长存,天地都要加外人渐渐旧了,你要将天地如裹衣更换,天地就改变了。惟有你永不改变,你的年数,没有穷尽” ( 诗一 0 二 26 等节 ) 。神说:“我是首先的,也是未后的。” ( 赛四十八 12) 被造物有始有终,创造者却并非如此。小孩子问:“谁造神?”答案很简单:神是不需被造的,因他一直存在。他永远存在,他永远一样。他不会变老,他的生命不会衰败或褪色。他不会获得新权柄,或失去已有的。他不会成熟或发展。他不会随时日变得强壮些,或较弱些,或聪明些。彭克 (A.W.Pink) 说:“它不能变得更好,因为他已完全;既然完全,他不会变坏。”创造者和被造物最先和最基本的分别,就是后者会变,他们的本质容许改变,而神却是不变,永不会停止他的所是。正如诗云:
我们如叶生长茂盛
枯萎消逝——你却不改变。
这是神自己“无穷之生命”的大能 ( 参来七 16) 。
2、神的位格不变
压力、震荡、或脑白质切除术,可以改变人的性格,但没有东西能改变神的位格。在人生的历程中,兴趣口味、观点脾气都会激烈改变。慈祥温和的人会变得暴戾和乖僻;心地良善的会变得情世嫉俗。但创造者却不会发生类似的更变。他永不会变得比以往更不信实、怜悯、公义、和恩慈。从今天直到永远,神的位格必如从前圣经时代的一模一样。
以下顺便谈谈出埃及记中神启示他的两个“名字”,都有教育意义。当然,神所启示的“名字”不只是商标而已;就与人的关系而言,它启示出神是什么。出埃及记第三章记载,神向摩西宣布它的名字叫做“我是自有永有的” ?( I am that I am)(14 节 ) ——第 15 节的“耶和华” ( 原文是 Yahweh ,“主”之意 ? 其实是这名字的简称。这“名字”不是神的描写,只是他自我的存在 . 和永恒的不变性的宣告;它提醒人类说,神本身就有生命 ? 他现在是什么 , 在永恒中也是什么 . 出埃及记第三十四章又记载 , 神在向摩西“宣告耶和华的名”的时候,如何列出他圣洁的位格的各种特质 . “耶和华 , 耶和华 , 是有怜悯 , 有恩典的神 , 不轻易发怒 , 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 , 为千万人存留慈爱 , 赦免罪孽 , 过犯 , 和罪恶 , 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 必追讨他的罪 , 自父及子 …… ” (6 等节 ) 。这宣告补充了出埃及记第三章,说明耶和华究竟是什么 ; 出埃及记第三章的宣告则补充这个 , 说明神在三千年前告诉摩西他是什么 , 今天以及到永远他仍是什么。神道德的位格不变。因此,雅各布在论到神的美善和圣洁,对人的宽容和对罪的痛恨时,说神“没有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 ( 雅一 17) 。
3、神的真理不变
人有些时候口是心非,只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此外,他们观点改变,往往发觉不能兑现从前说过的。有时我们都要收回所说的话,因为这些话不再能表达所想的;有时则要“食言”,因为铁一般的事实与之不符。人言不足以信赖;神言则不然。神言屹立永不动摇,永远有效的表达他的心思意念。没有环境会使他把话收回;他自己的思想不会改变,以至他要更正话语。以赛亚说:“凡有血气的,尽都如草……草必枯干……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 ( 赛四十 6 等节 ) 同样,诗人说:“耶和华阿,你的话安定在天,直到永远……你一切的命令尽都真实……是你永远立定的。” ( 诗一一九 89 , 151 , 152) 后一句译成“真实”这个字,原文有稳定之意。因此,当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就要记着神向新约信徒发出的一切应许、要求、旨意的陈述和警告的说话必会守信。这些不是古代的遗迹,而是神向他子民世世代代、永远生效的心意的启示,直到世界的终结。正如主自己向我们说的:“经上的话是不能废的。” ( 约十 35) 没有东西能废除神永恒的真理。
4、神的作为不变
他在圣经故事中如何对待罪人,它继续一视同仁。他对罪人仍然用不同的方法,令一些人得听福音,—些却听不到;感动一些听见的悔改,却仍使一些不信,从而彰顾他的自由和主权;他藉此教导圣徒,他没有向某人塞住怜悯的心,他们找到生命,完全是他的恩典,而不是他们自己的努力。他仍然祝福那些他所爱的人,使他们谦卑,故一切荣耀只能属于他。他仍然恨恶他子民的罪,用不同内在和外在的痛苦和忧伤,把他们的心从妥协和悖逆中挽回来。他仍然要与他的子民相交,给他们忧患和喜乐,使他们的爱脱离其他事物,与他连结。他仍然使信徒等候他所应许的赏赐,藉此教导他们珍重这些赏赐,逼使他们为这些恒久祷告,然后才赐给他们。圣经记载它如何对付他的子民,他今天仍然同样对付。他作事的目的和原则仍然贯彻一致;他从未试过共不寻常的表现。我们知道,人的方法善变得可怜——神却否。
5、神的目的不变
塞缪尔说:“以色列的大能者,必不至说谎,也不至后悔,因为他迥非世人,决不后悔。” ( 撒上十五 29) 巴兰也异口同声说:“神非人,必不致说谎,也非人子,必不致后悔。他说话岂不照着行呢?他发言岂不要成就呢?” ( 民廿三 19 ) 后悔是指检讨自己的判断,改变行动计划。神从来不这样做;他永不需要这样做,因它的计划,是根据一切过去、现在、及将来的事情完全了解和控制而定的,以致没有突然的紧急或意外的发展会使他惊奇。彭克 (A.W.Pink) 又说:“人改变主意、反复改变计划的原因有二:若非缺乏能预期万事的先见之明,则缺乏进行此事的远见。但神既无所不知又无所不在,他从不需要检讨他的定旨。”“耶和华的筹算永远立定,他心中的思念万代常存。” ( 诗卅三 11) 他今日所作的,在永恒中早已计划了。他在永恒中所计划的一切,也在预定时间内成就了。而他的话曾许诺要完成的事,必无误的完成。因此,圣经记载“他旨意的不变性”,使信徒充份享受所应许的基业;又记载神籍不变的誓约向信心的始祖亚伯拉罕证明这旨意,成为亚伯拉罕及我们的确据 ( 来六 17 等节 ) 。神一切所宣布的目的都是这样。这些都不改变。他永恒的计划,没有一部分改变。
有一部份经文 ( 创六 6 等节;撒上十五节 11 ;撒下廿四 16 ;拿三 10 ;珥二 13 等节 ) 的确说后悔了。每次都是说,神因着某些人对他从前的做法有某种反应,而改变了他的做法。但这一点也看不出神不能预知这些反应,或神完全感到意外,而在永恒的计划中未作准备。当他开始用新的方法对付一个人的时候,并不显示他更改永恒的目的。
6、神的儿子不变
耶稣基督“昨天,今天,一直到永远是一样的” ( 来十三 80) ,他摸过之处,仍留下亘古权能的痕迹。“凡靠着他进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因为他是长远活着,替他们祈求。” ( 来七 25) 这句话仍然是真理。他永不改变。这事实是神所有的子民有力的安慰。
这么一来, 圣经时代的信徒和我们之间的距离和差异的感觉在那里呢?没有了。凭着什么 ? 凭着神的不变。与他相交,相信他的话,靠信心生活,“立在神的应许上”,基本上对我们来说都是实在的,正如对旧约和新约时代的信徒一般。我们每天进入复杂的环境里,这思想就带来安慰;在核子时代,生活变幻无常,神和他的基督依旧一样——充满能力去拯救世人。但这思想也带来蚀骨的挑战。如果我们的神和新约时代信徒的神是一样的,我们与神相交的经历,和基督徒行为的标准,却远比他们的低;我们却是这么自满自足,怎能自圆其说呢?如果神不改变,我们就没有一个人能回避这个问题了。
问题讨论:
- 列举神不变的六方面。
2 .比较神的生命和他造的生命。
3 .出埃及记对神名字的两个启示,如何相辅相成?
4 .比较神的话和人的话。
5 ,有甚么事,是神在圣经时代做的,他今天也做?为甚么他做这样的事?
6 .为甚么神永不需要后悔?作者如何解释那些说到神后悔的经文?
7 .为甚么作者能够说,耶稣基督“昨日、今日、-直到永远是一样的”,这眞理是“神所有子民有力的安慰”吗?
- 基于甚么原因,我们和圣经时代信徒之间的距离得以消除?有甚么事实,对我们最眞实的,正如对他们也是眞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