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卡诺撒戏剧真相
为什么教皇要让皇帝三天赤足站在雪地上?
是不是要将他屈辱到最卑微的地步?
这是卡诺撒情景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今天人们已经用“去卡诺撒”这句话代表最深度的降卑。
然而,这句话却表明一般人对在卡诺撒所发生的事,完全误解了。
是不是要将他屈辱到最卑微的地步?
这是卡诺撒情景给世人留下的印象,今天人们已经用“去卡诺撒”这句话代表最深度的降卑。
然而,这句话却表明一般人对在卡诺撒所发生的事,完全误解了。
当时亨利的王国正处于危急情况,如果他只是呆坐等待,直到奥斯堡会议举行之日,而仍挂着“革除教籍”的宣判令的话,他一定会失去王位。
因此他不顾一切地,越过冰冻的阿尔卑斯山,去碰那位正往奥斯堡会议前来的教皇。
因此他不顾一切地,越过冰冻的阿尔卑斯山,去碰那位正往奥斯堡会议前来的教皇。
此外,当教皇看到德皇时,发现他并非传言所说带着军队,而是扮成悔罪者的样式,使教皇不知所措。
当一个人以悔罪者方式前来时,“宣赦”是必须颁布的,因为这是基督的命令,也是教会的规定。
因此,这时教皇是处于政治顾虑及教会责任两难之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让德皇在外面三天之久,因为教皇整整犹豫了三天。
在这三天中,他自己心中有强烈的挣扎,德皇这样做实在是把教皇放进困境。
所以,卡诺撒真正戏剧,不是上演在庭院中,乃是上演在教皇心灵内。
当一个人以悔罪者方式前来时,“宣赦”是必须颁布的,因为这是基督的命令,也是教会的规定。
因此,这时教皇是处于政治顾虑及教会责任两难之间,这也就是为什么他让德皇在外面三天之久,因为教皇整整犹豫了三天。
在这三天中,他自己心中有强烈的挣扎,德皇这样做实在是把教皇放进困境。
所以,卡诺撒真正戏剧,不是上演在庭院中,乃是上演在教皇心灵内。
最后,亨利可以说事实上“勒索”到贵格利的宣赦,因此也就恢复了王位。
藉着在教皇面前的降卑,德皇在臣民与贵族面前获得外交上的全胜,亨利可以说是“以屈尊取胜”的人。
藉着在教皇面前的降卑,德皇在臣民与贵族面前获得外交上的全胜,亨利可以说是“以屈尊取胜”的人。
10.摩擦仍然继续
卡诺撒事件并未结束亨利和贵格利之间的摩擦,它是最戏剧化的部份而已。
接下来是一片混乱的局面。
德国和意大利分裂成两个阵营:亨利在德国的对手们,于1077年推选了斯华比亚的鲁道夫(Rudolph of Swabia)为王,于是,在德国有了两位对立的皇帝。
公元1080年,教皇贵格利再度将亨利革除教籍,但此次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当时有一股反教皇潮流,大部份主教宣布将贵格利免职并另选一位教皇,称为“反教皇”(Antipope)。
于是,在意大利有了两位对立的教皇。
同一年,亨利和鲁道夫争战,后者重伤而死,内战在德国境内继续,到处是残杀暴行,将德国夷为废墟。
德国和意大利分裂成两个阵营:亨利在德国的对手们,于1077年推选了斯华比亚的鲁道夫(Rudolph of Swabia)为王,于是,在德国有了两位对立的皇帝。
公元1080年,教皇贵格利再度将亨利革除教籍,但此次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因为当时有一股反教皇潮流,大部份主教宣布将贵格利免职并另选一位教皇,称为“反教皇”(Antipope)。
于是,在意大利有了两位对立的教皇。
同一年,亨利和鲁道夫争战,后者重伤而死,内战在德国境内继续,到处是残杀暴行,将德国夷为废墟。
鲁道夫死后,亨利整军前往意大利,围攻罗马,将城夺取。
亨利随己意使“反教皇”就职,教皇也立刻为亨利加冕为帝。
贵格利听见亨利率军前来的消息,立刻逃到台伯河西岸的圣安格罗堡(The Castle of St.
Angele)避难,并向意大利南方的诺曼人求救。
诺曼大军抵达,亨利带军撤退。
诺曼人为报复罗马人投降贵格利的敌人,进城后大肆屠杀抢掠。
虽然这不是教皇的责任,但罗马人对教皇已经充满忿恨,使教皇此后不得立足于罗马,只有随诺曼人回往意大利南部。
亨利随己意使“反教皇”就职,教皇也立刻为亨利加冕为帝。
贵格利听见亨利率军前来的消息,立刻逃到台伯河西岸的圣安格罗堡(The Castle of St.
Angele)避难,并向意大利南方的诺曼人求救。
诺曼大军抵达,亨利带军撤退。
诺曼人为报复罗马人投降贵格利的敌人,进城后大肆屠杀抢掠。
虽然这不是教皇的责任,但罗马人对教皇已经充满忿恨,使教皇此后不得立足于罗马,只有随诺曼人回往意大利南部。
公元1085年,贵格利死于南行途中的沙勒诺城(salerno),去世时是个心碎的老人。
临死前,他说:“我酷爱正义,恨恶罪恶,因此我死于放逐。”
临死前,他说:“我酷爱正义,恨恶罪恶,因此我死于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