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彼得及犹大的神学 | 慕迪神学手册

    (15)

    彼得及犹大的神学

    彼得神学导论

    本章要集中在彼得的两卷书信,和他在使徒行传中的讲话,来研究他的神学教训。

    书信

    前书:本书作者的身分,早得到优西比乌(Eusebius)、爱任纽(Irenaeus)、特土良(Tertullian)和其他教父的认同。本书内证也说明本书是使徒彼得所写的:本书提到他的名字(一1);另外,彼得前书和彼得在使徒行传的演说,有很多吻合之处。本书可能早于主后64年写成,是写给外邦人当中的希伯来信徒(一1)。彼得写书的目的,是鼓励那些正受逼迫的信徒,他形容他们是「在百般的试炼中」(一6)。信徒被人诬告对国家不忠(二13至15),他们因为不参与外邦人的行为(三13至17,四4至5),而被毁谤、讥笑、苦害,彼得称他们所受的是「火炼的试验」(四12)。彼得前书的主题,已在五章12节说明,是要劝勉信徒——身处苦难中,仍在神的恩典里站稳。

    后书:本书可说是所有新约书卷中,证据最弱的一卷书:但本书从来未曾被人否认过,或当作膺品。俄利根(Origen,约主后240年)是第一个认为彼得是本书的作者。内证也指出使徒彼得是作者。他提及自己的名字(一1),他也说明他是主耶稣的目击证人(一16),他是主的三个亲密门徒之一。彼得在使徒行传中的讲章,与本书也很相似。本书写于约主后65年,读者数目众多。彼得写书的目的,可以分为两方面。(Ⅰ)消极方面:他警告信徒,道德废弃论将会产生(指基督徒不必遵守神的诫命),而异端的教师,将要渗透教会。(Ⅱ)积极方面:彼得劝勉信徒要「在我们主救主耶稣基督的恩典和知识上有长进」(三18)。

    作者

    使徒彼得的父亲是约拿(太十六17)或约翰(约一42),彼得是安得烈的兄弟(约一40)。彼得原从伯赛大而来(约一44),后来迁到迦百农(可一21、29)。彼得是以捕鱼为业(路五1至11)。

    在耶稣公开事奉的开始,他呼召彼得接受救恩(约一42)。约一年后,的又呼召彼得作使徒(太十1至2)。彼得是十二使徒中的一位,他得着使徒的权柄,施行神迹,去证明弥赛亚的信息(太十1至15),他也经常向群众讲道(太十五15,十六16,十八21,十九27)。彼得是被拣选的三个亲密门徒之一,与雅各、约翰同列。他在这个小组中,亲眼看见过耶稣改变形象(太十七1),他后来也写下这事(彼后一16)。作为三人中的一位,彼得称为「教会的柱石」(加二9),他后来更成为教会的领袖。在选卒犹大的代替者时,彼得担当发言人(徒一15至22);他又是五旬节集会的发言人(徒二14至36),是耶路撒冷公会的发言人(徒十五7至11)。彼得的任务,是向犹太人作使徒,这角色充分反映在他的讲章和彼得前书的信息中(彼前一1)。有一个传统讲法,彼得最后曾前往罗马,但此说未能得到确定。

    彼得神学论题

    很清楚,彼得神学是以基督为中心的神学,彼得着重于解说有关基督位格的重要教义。他强调基督无罪、基督的救赎、基督的复活,和基督的荣耀。彼得也讲述基督的受苦、羞辱,和被拒绝。

    基督

    彼得所采用有关基督的名字,是值得探讨的。在使徒行传的讲章中,彼得乐基督为耶稣,或拿撒勒人耶稣。在使徒行传二章22节,彼得称基督为「拿撒勒人耶稣」,也许他是要提醒听众,耶稣因为「拿撒勒」这个名字而曾被人拒绝,因「拿撒勒」是含有负面的意思。在使徒行传二章36节,彼得称基督为「耶稣」,他是要提醒人,这位耶稣不单是人,因为「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彼得这段话,强调他们「当确实的知道」。在使徒行传三章13节,彼得提到耶稣得荣耀,他用了以下的称号:「仆人」(三13),「圣洁」、「公义者」(三14)及「生命的主」(三15)。当彼得在三章6节再次提及耶稣,他强调他名字所带来的权柄和能力。

    彼得在他的书信中,喜欢用「基督」这名称,同时也爱用「弥赛亚」这名称来形容基督的受苦。彼得提到基督流出他的宝血(彼前一19);他为人受过苦(彼前二21),曾在肉身受苦(彼前四1),在见证人面前受过苦(彼前五1),曾经一次(语气加重)为罪受死(彼前三18)。彼得根据这些劝勉信徒,要心里尊主基督为圣(彼前三15);要存着无亏的良心,为基督受苦(彼前三16);也要存欢喜快乐的心,为基督受苦(彼前四13至14),因为到最后,神要借着他们与基督的联合,呼召他们进入永远的荣耀(彼前五10)。

    彼得也用复合名词来称呼基督,但这样的称呼,不是强调基督的受苦,倒是强调他的复活、荣耀及第二次来临。信徒靠着主耶稣基督,得以重生,有活泼的盼望(彼前一3);靠着耶稣基督的复活得救(彼前三21);被建为灵宫(彼前二5),借着运用属灵的恩赐,荣耀耶稣基督(彼前四11),和在耶稣基督的知识上长进(彼后一8,三18)。信徒都在盼望耶稣基督荣耀的显现(彼前一13;彼后一16),他们所受的试炼,要叫耶稣基督得荣耀(彼前一7)。

    救恩

    在前面的讨论里,彼得已经强调基督的救赎工作:他是完全的祭物,无瑕无疵,如同羔羊(彼前一19);他没有犯罪(彼前二22);他代替众人受死,以无罪代替有罪(彼前三18)。彼得强调一件事——他为我们被杀害。彼得强调耶稣站在罪人的地位上为人受死(彼前二24)。他救赎他们脱离罪的劳役(彼前一18)。

    基督的救赎计划,在太初已经定下(彼前一20),却在历史上才显明出来。借着基督的复活来完成他的救恩,使信徒能有活泼的盼望(彼前一3)。

    圣经

    除了保罗,彼得可算是讲论了最多关于圣经教义的一位使徒。彼得让我们知道,圣灵在默示工作上的重要性,彼得也肯定了保罗著作有神的默示。彼得提供了一个关于圣经的最完整教导:圣经是从圣灵而来;圣经能叫人重生,并且得着属灵的长进。

    以下是彼得所讲关于圣经的一些教义:

    (Ⅰ)圣经称为「先知的预言」(彼后一19),这是指整本旧约而言。彼得说明,整本旧约圣经,因基督的显现而得以确定。(Ⅱ)圣经是活泼的,是长存的道(彼前一23)。人的种子,是会朽坏的,但神的话语却永不朽坏。(Ⅲ)圣经是洁净的,能使人得着喂养,叫信徒灵性增长(彼前二2)。(Ⅳ)圣经不是人的产物(彼后一20)。(V)圣经虽由人写成,但人只是被圣灵感动说出神的话语,这已能确保圣经无误(彼后一21)。(Ⅵ)新约与旧约经文,同样是出于默示(彼后三16)。彼得将保罗的书信与「别的经书」并列。(Ⅶ)圣经是神学真理的基础(彼前二6),彼得引用以赛亚书二十八章16节,并且根据这节经文,建立他的神学观点。

    基督徒生活

    彼得也曾提及其他有关基督徒生活的教导,他主要关注受苦方面。他的对象也是正在为信仰受苦的希伯来基督徒(彼前一1),彼得鼓励他们,向他们解释信徒应怎样回应苦难,特别指出什么苦难是不该受的(彼前一6)。关于受苦的教导,有提醒,也有劝勉。第一,信徒应该知道会有试炼和苦难临到,他们应有心理准备,因为基督也曾受过苦难(彼前一11,四12,五9)。第二,信徒应在苦难中喜乐,因为他们可盼望基督再来(彼前三14,四13)。第三,信徒可能受到不公平的苦难(彼前二19、20、21、23,三17)。基督徒若是为本身的错误受苦,是不应称赞的,但信徒若是忍受不公平的苦难,那在神面前就是可喜悦的。基督曾受苦难,他自己也留给信徒一个榜样(彼前二21至23,三17至18,四1)。最后,信徒可能会按照神的旨意受苦(彼前三17,四19),但他们会在苦难中得到神的力量(彼前五10)。

    教会

    虽然「教会」一词,没有在彼得的著作中出现过,但彼得确曾讨论过教会的教义。

    普世性的教会:彼得肯定犹太人和外邦人会联合成一个身体(徒十34至43)。在这个长篇的讲论里,彼得宣告外邦人已被神接纳,他们不需要借仪式,先行归化犹太教(徒十35)。在此以前,外邦人须先受洗,归入犹太教,并且献祭,接受割礼。彼得在使徒行传十五章7至11节已肯定这些仪式己成过去。

    地方教会:在彼得前书五章1至4节,彼得提到地方教会中长老的责任。他们要牧养神的群羊。牧养的工作包括喂养(教导)、保护、养育和照料。这不是一种权力的辖管,也不是一种赚取金钱的工作,这必须出于甘心乐意,作敬虔的榜样。

    彼得也提到洗礼。他用类比(analogy)手法将洗礼和挪亚加以比较,挪亚的洪水怎样象征脱离旧有的生活,水的洗礼也怎样象征我们脱离旧的罪恶生活(彼前三21)。

    末后的事

    背景:这位使徒在彼得后书提到基督再来之前的一些情况,那时,会有假教师进入教会。这些假教师不承认买赎他们的主,他们的假教训会被人认出(彼后二1)。这些假教师也表现出不道德的行为(彼后二14);他们领人走错路,但他们会在基督再来时受审判(彼二9)。

    基督的来临:彼得的两封书信,似乎要将教会的被提和基督再来审判恶人两件事分别开来。信徒被提,是要得着拯救和赐福;但彼得又说,信徒目前虽受苦难,但在基督显现的时候,这些就会成为赞美与尊荣(彼前一7)。彼得勉励信徒,要坚守对基督显现的盼望(暗示被提)(彼前一13)。在彼得后书中,使徒说基督会再来,审判那些讥消他再来的人(彼后三1至7)。这次再来是「不敬虔之人受审判遭沉沦的日子」(三7)。

    永远:彼得形容主的日子是会突然来到的(彼后三10)。「主的日子」这个名词,在圣经中有几种用法,一般来说,它是指从教会被提到千禧年国度结束的时期,那么,主的日子就包括对未信者的审判,和对信徒的赐福。从彼得后书三章10节下至12节来看,彼得所指的是一个永远的天地。千禧年国度结束,天要在大响声中废去,地也要焚烧,这是因为罪恶所致。天地都要更新,预备进到永远。彼得又给信徒在实际生活上的勉励,来结束他有关末世事情的教导(彼后三11)。

    犹大神学导论

    在这本称为犹大书的小书卷,作者只简单提及自己是雅各的兄弟(1节)。所提到的雅各,就是耶路撒冷教会的领袖雅各。这位犹大,也就是主耶稣的兄弟(比较太十三55)。犹大书的读者,可能就在以色列地,或在那地附近,看来,该书的受众是犹太人。本书的写作背景,和彼得后书相似——当时有假教师出现。写作的目的,已在第3节提及了:「要为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竭力的争辩。」犹大觉得需要提醒基督徒防范那些破坏信仰的怀疑论者,基督徒要在信仰上站稳,谨守使徒的话。

    犹大神学论题

    基督

    犹大书的主题,和彼得后书相似,就是当时有不认「独一的主宰,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假教师出现(4节)。「主宰」和「主」这两个名称,都是指基督而说。这是基督论一句重要的经文。「主宰」(希腊文despoten)是指基督是「绝对的主管」(彼后二1);英文despot(暴君),就是从这个希腊字而来。犹大也称耶稣为「主」,那是一个神圣的称号(比较25节)。新约的「主」这个名字,是相等于旧约的「耶和华」,这是有关基督神性一个清楚的宣告。犹大将耶稣和旧约的耶和华视作等同(比较5节),犹大又称耶稣为「弥赛亚」,就是受膏者(比较25节);他是旧约预言要来的救赎主和君王。犹大书虽然简短,但它提出了一句对基督尊荣极其壮伟庄严的宣告。

    救恩

    犹大的信是写给那些「被召」的人。犹大这句话,是承认了拣选的教义。「被召」是指那些因着神的恩典,而被呼召接受救恩的人,那是因为人不抗拒神的恩典。犹大进一步强调救恩的稳妥,他强调神要保守信徒站在他荣耀之前(24节)。站在神面前,就是被神接纳(比对诗一5)。犹大确定了信徒在救恩中的稳妥,这是因为神过去的拣选,也是因为神有能力保守信徒得着将来的荣耀。

    天使

    犹大提到有些「不守本位」的天使,那可能是指天使的首领路西弗(Lucifer;赛十四12至17;结二十八12至19)带领一群天使从高位上堕落而说。也许,有些堕落的天使还被囚禁,而其他的得着自由,就是鬼魔。犹大也确认了天使的等级体系,他提到天使长米迦勒(9节),他是以色列的保护者(进一步请参看第22章关于「天使的教义」一节)。

© 2023 约瑟粮仓版权所有

主页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