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圣经六十六卷,当初是谁把它编在一起?谁定它是圣经或伪经?
答:圣经六十六卷,前后约经过一千五百年才完成,这样圣经的各卷被编成册,当然也不是在同一时期了。以旧约来说,最早写成的是摩西五经,称为律法书。神藉摩西吩咐以色列人,应将律法书放在约柜旁(申11:24~26),君王登位时应为自己抄录一本(申17:18~19)。文士以斯拉时,已有”神的书”向以色列人宣读(拉7:6;民8:5),但当时的圣经只包括摩西五经和少数历史书。
犹太历史家约瑜夫说:”我们(犹太人)只有22卷书,含有各时代的历史,我们相信是由神而来。其中5卷系摩西所写,内含摩西律法;……摩西以后的先知们相继写下了摩西至亚连蕙西王之间的历史……共成13卷。其余的4卷,含有对神的赞美及道德的规律……。”
由此可见,旧约圣经在主前四百年已经成集。以上所说的22卷即现今的旧约39卷,但分法和次序不同,其22卷的分法是:
律法:创、出、利、民、申。
先知:书、士(包括路得书)、撒(不分上下)、王(不分上下)、赛、耶(包括哀歌)、结、十二小先知(合为一卷)。
书卷:诗、箴、伯、歌、传、帖、但、拉(与尼希米合为一卷)、代(不分上下)。
(这22卷,又分为24卷,因路得记和耶利米哀歌,有时抄录成另一卷)。
除以上的旧约圣经外,另有14卷犹太人的著作,是主前一至三百年间的作品,称为次经。这十四卷次经是:
以斯得拉前书、后书、多比雅书、犹底特书、以斯帖续记、所罗门的智慧书、传道书(或耶数的智慧书)、巴录书、三圣子之歌、苏撒拿记、拜尔与龙、玛拿西的祈祷、玛克比一书、二书。
这些书卷并不在旧约希伯来文的圣经中,犹太解经家一向否认它们是旧约圣经的一部份。但当时通用的旧约的希腊文译本(七十士译本),却有附载次经。天主教圣经的旧约部份,是根据旧的希腊文译本译成拉丁文的,因而包括了七卷次经在内(天主教圣经共七十三卷)。至马丁路得改教后,基督教会认为圣经不应包括普通人作品,所以剔除次经,仍以希伯来文之旧约原文圣经为根据。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主耶稣和使徒书信中,虽曾多次引用当时通行的旧约希腊文七十士译本,却从未引用过次经中的话,显见主耶稣和使徒们也不承认次经。但天主教在主后1546年的特伦特(Trent)大会议中,却宣布次经为圣经的一部份。
此外,在主前一百年至主后一百年间,还有若干假托别人名字写的伪经,其中有些内容十分怪诞无稽,大概为迎合当时犹太人热烈盼望弥赛亚来临而写的,伪经中较著名的有:以诺书、摩西被提、以赛亚升天、禧年书、所罗门的诗篇、十二先祖之约、西比林神论等。
教会初期,常传诵使徒书信和四福音,看作是神的话(西4:16;彼后3:15~16),其后由于伪经的混淆,渐渐觉得需要划清界限。按教会历史在主后第四世纪初期,教会已正式公认新约27卷经文是神的话语。
天主教却因此认为圣经乃是由”教会”所核定的,所以教会的权威在圣经之上,教会所认定的”训诲”亦有圣经同等的权威。但事实上,圣经乃是神所默示的,并非出于教会,不过由于伪经的出现,教会需要加以鉴定而已。如果因此以为教会在圣经以外的”训诲”或教皇的言词也具圣经同等价值,责系本末倒置,不分黑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