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课 尼西亚会议之前后 |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前言

    之前我们曾提及,教会外在的逼迫到三一三年停止了。事缘于罗马帝国出现了一位新的执政凯撒,名叫君士坦丁(Constantine)。据说他是因得到基督教的神帮助而取得帝位的。故掌权之后,就颁布了该年的《米兰谕令》(EdictofMilan),接纳基督教为帝国合法的信仰。而且由于前面谈到的亚流主义异端,君士坦丁即位后也召集了众教会的领袖,共同商议教会信仰的课题,以解决异端所造成的困扰。这就是在三二五年举行的尼西亚会议。此会议乃划时代的盛事。试想,基督教从大逼迫的对象,一跃而成为皇帝所推崇的信仰,其间其转变是何等巨大!如今,教会领袖甚至受邀前往皇帝所召开的会议,而商议的竟是信仰内容!此外,会议针对基督的身分、三一神等课题所颁布之《尼西亚信经》(TheNiceneCreed),在教会的历史源流中也影响甚远,尼西亚会议成为早期教会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尼西亚前后的教会生活

    君士坦丁不单终止了对教会的逼迫,而且接下来还颁布了一系列其他的谕令,保护并优待基督教。从此,被充公了的教会产业也予以归还、教会的神职人员得豁免赋税、教会聚会的主日被定为假日。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既然如此,全国上上下下也就争相效仿了。接下来的皇帝也跟随君士坦丁的路线,因而促使基督教在帝国中迅速发展。到了第四世纪末年,基督教即成为事实上的国教了。

    从前在暗中进行的聚会如今公开了。教会的生活型态也因此逐步固定下来。基督徒从新约时代开始,即以圣餐作为聚会的重点,如今圣餐也成为了教会的聚会特色。基督耶稣的降生与受死复活既是信仰的中心,故教会在运作上也逐渐以这两个节期为焦点,衍生了今天的所谓“教会年”。过去聚会必须在躲藏之下进行,如今却可以堂堂正正地建造礼拜堂了。加上信主人士剧增,因此在帝国的扶掖下,教堂也就开始出现了。从罗马帝国边境移居到内地去的一些外族人(即所谓野蛮人)也开始基督教信仰。为着教导上的需要,综合圣经教导的《使徒信经》(TheApostolicCreed),连同《尼西亚信经》等文献,也开始广泛地被采用。

    这些发展固然可贵,但对信仰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从前信主的人需要付上巨大代价,甚至性命有不保之虞,如今不但无此挂虑,还可以与皇室的取向认同。因此,动机不纯的信徒也就增加了。大量外族人的出现,也让教会生活容易沾染异教的色彩。结果在尼西亚会议之后的两三百年,教会生活逐渐变得愈来愈仪式化。在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之外,其他的节期也陆续增加入内,圣礼在洗礼与圣餐礼之外也增加了。虽然真诚信主的人,在数目上确实仍然有增加,但就比例而言,却大不如前了。一些无法认同“世界”渗入教会此一事实的信徒,就只好以具体离弃世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的信念。结果,跑到沙漠等地去静修的人也增加了。修道主义因而在早期教会中开始盛行起来。第五世纪闻名的教父奥古斯丁(Augustine),就是在担任教会牧职的同时,力行过修道生活的一位。

    罗马教会的兴起

    在发展过程当中,各地区的教会也逐渐出现“主教制”的运作方式。当时个别教会的领导者通常称作“长老”,而邻近一带的几个教会往往集合起来,在事工上彼此照顾,共同进退。在实际运作上,这些教会就推举其中一位长老,来担任众人的领导,而这人就是所谓的“主教”。一般情况,由于大城市的资源远较小城镇来得丰富,主教的人选也逐渐由城市的领袖出任。于是早期教会就形成了大城市领导小城市,小城市领导乡镇的局面。而在各大城市中,帝国的首都又如龙头,因此罗马教会逐渐崭露头角,成为教会的首脑。

    罗马教会的兴起,也有其本身的条件。这教会一直因信仰纯正、坚定而名闻遐迩,同时在爱心的表现上也非常慷慨。故一直在教会的圈子中,享有极高的荣誉。例如,之前身就是罗马教会用于信徒受洗时,作为宣告信仰之用的一个告白文。再者,罗马的教会一直与彼得及保罗有着密切关系,他们二位皆被认为是在罗马殉道,而彼得又被视作众使徒之首。于是领导罗马的主教,就逐渐取得了大家长的地位。

    罗马帝国在主后四百年左右,即分成东西两部分。帝国的首都也迁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自此以后,西罗马帝国即因野蛮人的入侵,而陷入兵荒马乱的局面。及至罗马城沦陷在外族人之手(455年),罗马的教会领袖更加成为维系西罗马帝国一带的惟一力量了。罗马城失陷时之所以没有遭到大肆破坏,也与罗马主教从中斡旋有关。领导罗马教会的主教,一直是些甚有魄力的人物。当西罗马帝国开始衰落时,这些具备领导才能的领袖,也成功地领导各地的教会,联合一起继续教会的事工。凡此种种,遂使罗马的主教,顺理成章地为西罗马帝国地区惟一的最高领导人;“教皇”的称号,也逐渐被意大利(Italy)、北非洲、法国(France)等地的教会所认可。

    在罗马以外,早期教会也出现另一个领导中心,那就是君士坦丁堡的教会。皇帝君士坦丁即位后,就在帝国的东部建造此一新的京城〔即今土耳其伊斯坦堡(IstanbulTurkey)〕。类似罗马教会领导众教会的情形,也在君士坦丁堡及邻近地区发生。虽然,帝国的东部尚有安提阿、以弗所、亚历山大等著名的教会,只是这些地方光辉始终无法超越京城的地位。到了第五世纪左右,君士坦丁堡在东罗马帝国取得了罗马在西罗马帝国的地位。由于西罗马帝国接下来陷入外来的入侵者手中,东罗马帝国的影响力在西部日渐式微,君士坦丁堡教会的影响力也同样无法左右罗马的地位。教会从此就形成了东方教会与西方教会两个部分。东方教会主要用希腊语,西方则使用拉丁语。东方有帝国的保护,却也因此容易受到政府的干预。西方的入侵者所建立的政权不甚稳定,因此教会乃相对独立自主。这两个体系的教会,在气质、处境、发展上逐渐出现了分歧。起初双方还保持着表面上的和睦,仅是在某些具体的取向上,开始走在不同的方向。遗憾的是这些裂痕逐步扩大,到了中古时期,双方还是免不了决裂(这件事容后再述)。

    一些出色的教会领袖

    神往往会透过不同的教会领袖,来完成他工作的计划。从早期教会的几个不同时期中,就出现许多这样的人物。这些统称为教父的人士,按时间的先后而言,最早的就是使徒教父了;他们乃是新约使徒的追随者。当使徒逐一辞世后,他们就担负起指导教会的重任。他们教导的内容,大致上与使徒的论点一脉相承。藉此让我们对教会信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其中士每拿的主教坡旅甲(Polycarp)为主殉道的见证(约于155年)尤为感人。在面对要他背弃基督的逼迫时,年迈的他却勇敢地宣告:“我怎能背弃那位多年来从未离弃我的基督!”结果,坡旅甲被活活烧死!

    使徒离世之后,教会中出现了一批非常敢言的护教士,藉着宣讲及文字,为基督教徒信仰仗义争辩。他们与当日批评基督教的人针锋相对,无所畏惧,即使面对掌权者,也毫无惧色。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就是殉道者游斯丁(JustinMartyr)。游斯丁寻求真理的态度非常执著,皈主之后尤其认真为基督教真理争辩,最后约于一六五年遇难,为主殉道,成为后世景仰的榜样之一。

    进入第二世纪,在异端风起云涌的时代,神又兴起了许多带领教会对抗异端的教父。较为出色的一位就是爱任纽(Irenaeus,130~200年)。他流传予后世的《对抗异端》(AgainstHeresies)一书,让我们深深体验到异端的厉害,也明白这些教父在维护真理上所付出的心血。在他所要纠正的异端教导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针对诺斯底主义而发出的。除此以外,他也极力维护当时教会的合一,帮助意见分歧的各地教会,在真理的前提下,团结一致。在这方面,爱任纽可说贡献良多。

    以上的教父,都是典型的尼西亚前期教父。教父的服侍重点,就是在逼迫与异端的困扰下,带领教会继续向前。及至逼迫停止之后,就出现尼西亚时期的教父了。这些人虽然也面对一些错谬的信仰,但主要的贡献,是为教会的信仰奠定扎实的根基。尼西亚时期主要处理的问题乃是“三位一体”,在这方面贡献至为卓越的教父,要算是亚他拿修(Athanasius,291~373年)了。他是亚历山大教会的属灵领袖,曾出席过尼西亚会议,且穷其一生竭力为《尼西亚信经》的立场辩护。其实在尼西亚会议之后,亚流派的势力并未消减,反而致力打击维护正统信仰的尼西亚派。亚他拿修因而受到排挤,并被迫流放到别处,远离他担任主教的亚历山大,也远离他所牧养带领的信徒。但这位教父仍然透过种种方式,秉持立场,维护真理。其后,他虽然重返亚历山大,但却一再被诬害,又被放逐离开亚历山大达五次之多。然而亚他拿修从未气馁,因着他夙夜匪懈的努力,教会至终明白,三位一体的教导才是符合圣经的真理,并在其后召开的君士坦丁堡会议(381年)上确立此观点。

    至于尼西亚会议之后的教父,最重要,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大概就是希坡(Hippo)的主教奥古斯丁了(354~430年)。这位被认为是西方拉丁教会最重要的教父是北非洲人士。他在信主之前,曾涉及多种学问,并于意大利的米兰(Milan)信主[当时米兰教会的主教,就是之前我们提及的教父安波罗修(Ambrose)]。随后他便返回非洲,且计划从此隐退,专心追求认识主。但是,神却带领他出任希坡的主教,并从此展开多姿多采、可圈可点的服侍生涯。因着维护信仰的需要,他在诸多的著作中,为罪恶、恩典、自由意志、三位一体、救赎、教会等甚多信仰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自传式的灵修名著《忏悔录》(TheConfessions)更流传至今一千多年,帮助过千千万万的基督徒。在他之后,教会的信仰基础可说是大致确立了。他对许多课题的观点,因而成了拉丁教会的标准立场。到了十六世纪,在马丁·路德(MartinLuther)带领下的宗教改革时期,教会所要恢复的信仰,其实也就是奥古斯丁所代表的信仰立场。奥氏的影响何其深远,可见一斑。

    纵然早期教会面对着非常不容易的处境,但却因着神所兴起的教父,成为当时的中流砥柱,以至教会能够排除万难,继续勇往直前。没有早期教会,就不会有今天的教会。我们不得不为此感恩,也为此歌颂那位创造与救赎的主宰。

    问题研讨

    一、曾有人指出,当教会征服罗马帝国的同时,教会也被罗马帝国征服。这对我们今天的信徒来说,有何功课?

    二、教会人数增加,往往带来属灵水平降低的危险。我们当如何避免这种情形出现在今天的教会中呢?

    三、神在艰难的岁月中,兴起众多信徒来继续他的作为,完成他的计划。你有否想过自己也可以在现今的世代中,为神成就某些事情吗?

    阅读建议

    讨论教会历史个别时期的中文书籍不多,倒是所有综论教会史的书籍都会从早期教会开始介绍。其中图文并茂地讲述教会历史的,可参阅:

    *陶理主编,李伯明、林牧野合编:《基督教二千年史:自第一世纪至当代》,香港:海天书楼,一九九七年版。

    *JohnMcManners编,张景龙等译:《牛津基督教史:插图本》,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与中国贵州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另外,单单讨论早期教会历史的书籍,建议参看:

    *布恒瑞(Boer,HarryR.)著,郭凤卓译:《初早期基督教会简史》,台湾:真道之声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李振群著:《透视二千年之卷一:早期教会》,西马:协传培训中心,一九九九年。

    

© 2023 约瑟粮仓版权所有

主页
搜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