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历
耶利米哀歌是耶利米书的附卷或续篇,于主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王攻陷,圣城被焚毁,圣殿被劫掠,百姓遭涂炭,一片焦土,满目凄凉,耶利米作此哀歌,抒发他心中的悲伤,也反映神对其子民的心肠,好像主耶稣也曾为耶路撒冷城哀哭一样(路十九41-42)。相传在耶路撒冷城外,在各各他山下有一岩洞,被称为「耶利米之穴」,他就是在这里注视着成为废墟的圣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所发出的哀鸣,每一笔是用眼泪写下这五首哀歌,时为主的58O年,而六百年后,在这岩洞上方,耶稣被钉十架。
本书是由诗歌体裁写成,前四章系字母诗,按希怕来文二十二个字母顺序作每节的第一个字母。第三章共有六十六节,每三节的首字用一个字母。将锡安人格化,以以色列民族为一个整体。世界各地犹太人的会堂,在每年的亚笔月(犹太历四月九日)仍诵读此哀歌,以纪念耶路撒冷的被毁与主后七十年耶城的失陷。本书将耶城被毁灭的情景写得历历在目,令人不忍卒读。
二、主旨
本书主要的信息乃是神是公义的,以色列人有罪,必要受审判和刑罚,但神又是慈爱的,仍然有救赎的恩典,他呼召百姓悔改,求神赦免和复兴。在神发怒降灾的同时,他也与他的百姓同受苦难,经历说不出来的忧伤(赛六十三9)。这似乎是一种矛盾的存在,只有在十字架上的基督能够体会,因为一切都落在他的身上,由他承当了。耶稣基督也曾为耶路撒冷哀哭,他是预见圣城被围困,预先警告,使人有逃避的机会(路廿一20-22)。圣城沦陷、圣殿被毁、选民被掳,表示为罪被神离弃,应当极其悲痛,作此哀歌,向神痛悔认罪,求神赦免,以期蒙神怜悯,再有复兴的一日。
在预表方面虽不明显,但却隐然表露基督为罪人忧伤,以及基督所受的凌辱和痛苦(哀一12,二15,三14-15、19)。本书虽然是哀歌,却给许多哀伤的信往带来很大的安慰,罪给人带来痛苦的灾祸,但真神向他的子民发怒时,仍有慈爱和怜悯。
三、分段
(一)悲哀的寡妇(哀一)
(二)毁坏的城垣(哀二)
(三)流泪的先知(哀三)
(四)失色的黄金(哀四)
(五)被弃的孤儿(哀三)
(一)悲哀的寡妇(哀一)
耶利米哀歌极为凄楚动人,有忧伤的灵在他里面运行而写的。它由五首诗歌组成,各有描述和比喻的特色和象征。
第一首将圣城的悲凄荒凉之遭遇和情景比为一个伤痛流泪的寡妇。一个先前满有人民的城,现在却被剥夺净光,如失去丈夫和儿女的寡妇独自闷坐。她夜间痛哭,泪流满腮,无人安慰。锡安的路径因无人来守节就显得非常凄凉,她的威荣全都失去,被人看见她的赤露而藐视后退。
在这孤单、凄凉、痛苦、悲哀的时候,无人安慰(哀一2、9、I7、21),她想到神,开始祈祷。她承认自己的许多罪过和不洁(哀一5、8),应当受到神公义的对待,因为她违背了神的命令(哀一11-12、14、18),现在求神观看她所受的痛苦、悲伤与羞愧(哀一11、16、20)。
(二)毁坏的城垣(哀二)
这第二首诗歌特别论到锡安城,好像被拆毁的墙垣一样,何其荒凉、羞耻、毫无保障。这里形容神发怒,使黑云遮蔽锡安城,将以色列属天的华美抛弃,坍塌在地下。他发怒,倾覆犹太民的保障,拆毁锡安的城墙(哀二2、5、8)。耶和华丢弃自己的祭坛,憎恶自己的圣所。他的先知不得见异象,他的长老默默无声。过路的都嗤笑摇头说。「难道人所称为全美的,称为全地所喜悦的,就是这城吗?」(哀二15)锡安的城墙啊,愿你流泪如河,昼夜个息。夜间,每逢交更的时候要起来呼喊,在主面前倾心如水。为孩童在街上受饿发昏,要为他们的性命向主举手祷告。求神观看妇人吃自己的婴孩,祭司和先知在圣所中被杀戮,少年、老人、处女、壮丁部倒在刀下,这是何等一幅凄惨的图画。
(三)流泪的先知(哀三)
在这一首诗歌里,先知将自己比为这座受罚的城(哀三3),他将个国家所受的痛苦,集中在个人的经历上,有如自己担当众人的罪,刑罚落在自己的身上一样。这与摩西和保罗为本国的民代求虽有所不同,但和那站在神人中间忧伤的人子,不是没有相似之处,至少和以斯拉及但以理的祷告可以相应,都将自己摆在为本国的民认罪之中(拉九6;但九5)
耶利米承认他是因神忿怒的杖,而遭遇困苦的人,好像约伯一样,行在黑暗之中,终日受神反手攻击,皮肉枯干,骨头折断,铜链沉重,哀号求救,不得上达。神张弓以他为箭靶子,使他成为众民的笑柄和歌曲,使他力量衰败,毫无指望(伯六2-4,七5,九17-18,十六12-16,十九18-21,卅9、20-22、26-31)。对约伯来说,并不像他的三个朋友所说,是由于他的罪,受神的刑罚,乃是为炼净他,除去他的骄傲,使他成为精金(伯廿三10),让他真的看见神,而厌恶自己(伯四十二5-6)
对于耶利米来说,他是从母腹就被选,自幼蒙召的先知。他忠心传道,多多祷告,忍受凌辱,流泪代求,直到末了国亡被掳之时仍愿与百姓同苦,不肯求自己苟安。所以他所经历的苦也不是为自己的罪,他亲身体会,与神的百姓有同样的遭遇和命运。
他感到神的发怒,被神弃绝,受到耻辱和痛苦,祷告也不能上达,好像那位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呼喊,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太廿七46)然而在苦难之中,他仍为神作见证:「我们不至消灭,是出于耶和华诸般的慈爱,是因他的怜悯不至断绝。每早晨这都是新的,你的诚实极其广大。」他坚持耶和华是他的分,因此要仰望他,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哀三22-25)。他知道人在幼年时负轭原是好的,因为主必不永远丢弃人,因为他并不甘心使人受苦、使人忧愁。人因有过错是为了自己的罪受罚,所以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再归向耶和华。
他为众民所遭的毁灭,就眼泪下流成河,直等到神垂顾,从天观看。他求神伸冤、施报,也是为了神的公义和荣耀。
(四)失色的黄金(哀四)
第四首哀歌将陷落的锡安比作失色的黄金,锡安的众子好像精金,但现在如同瓦瓶。素来卧朱红褥子的,现今躺卧粪堆,素来身体比雪纯净、比奶更白、比红宝玉更红,但现在他的面貌比煤炭更黑,枯干如槁木,这都是因众民的罪比所多玛的罪更大,城中满了义人的血,以致被赶散飘流,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但当锡安的民因罪孽受的刑罚满足了,耶和华必不使他们再被掳去,而以东的罪必被迫讨。
(五)被弃的孤儿(哀五)
第五首哀歌乃如父亲战死,产业、房屋给了外人,成了无父的孤儿,母亲成了寡妇,出钱才得水喝,柴也是人卖给的。饥饿缺乏、受人欺压,快乐变为悲哀,荣耀成为羞辱。敌人在锡安玷污妇女,不尊敬老人,以致心里发昏,眼睛发花,皮肤变黑,这都因犯罪有祸了!
神阿!你存到永远,你的宝座存到万代,求你使我们回转,我们便回转,求你更新我们的日子,像古时一样。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