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18:1 耶和华在幔利山谷的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出来。那时正热,亚伯拉罕坐在帐棚门口,(另译)
这段话表明一个人在吸引神并存留他产业上所做的勤勉努力,他在默观的安息中遇见了神。“亚伯拉罕坐在幔利山谷,标志着他处于安息之中;我们必须安息,也就是安息在谦卑和死己的山谷中,神才向我们显现。
18:2 举目观看,见有三个人在对面站着。他一见,就从帐棚门口跑去迎接他们,俯伏在地,
18:3 说,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
这人一点也不愿意他的至爱眷临之后,又离他而去,他渴望把祂永远留住。怀着对神这样的爱,他相信凡事都是神16 ,也愿意把每个人都当做神自己来对待。于是,神以某种方式交通祂自己给这人,使这人在凡事上都能寻见神。因此,亚伯拉罕把遇见的陌生人都当神来对待:他如此充满了神,以致于无法说些别的题目。他对这三人说话如同对一人说话:“我主,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离开仆人往前去。”这人在凡事上遇见神,对他来说,凡事都是神。
16 译注:作者在《雅歌》中对雅歌7:11 注释如下:“新妇再也不用惧怕任何事物,因为她在任何事物之中都得见神,她看见神无一例外地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这些事物是为着她。她进入了神的无限,并荣耀地有份于其中。…”
18:6 亚伯拉罕急忙进帐棚见撒拉,说,你速速拿三细亚细面调和作饼。
18:7 亚伯拉罕又跑到牛群里,牵了一只又嫩又好的牛犊来,交给仆人,仆人急忙预备好了。
18:8 亚伯拉罕又取了奶油和奶,并预备好的牛犊来,摆在他们面前,自己在树下站在旁边,他们就吃了。
那些配在默观的被动方式中被神的爱触摸的人,在事关神荣耀的时候毫不为难,为了证实他们对神的爱,没有什么代价是他们不肯付的。因此他们凡事都快速行动,然而里面却安息不断;他们对神的爱有多少,就有多慷慨豁达,两种品质是对等的。正如抹大拉的马利亚在患麻风的西门家里所做的事。
18:9 他们问亚伯拉罕说,你妻子撒拉在哪里。他说,在帐棚里。
18:10 三人中有一位说,到明年这时候,我必要回到你这里。你的妻子撒拉必生一个儿子。撒拉在那人后边的帐棚门口也听见了这话。
18:12 撒拉心里暗笑,说,我既已衰败,我主也老迈,岂能有这喜事呢?
神对他们的慷慨报以应许快要应验的保证。但他们尚未在神里面得坚立,于是时而产生怀疑和不信任,因为他们看自己的无能和软弱。而那些已经在神里面得了彻底坚立的人他们无法再犹豫或怀疑什么。但世上这样的人是多么罕见啊!在哪里可以找到他们呢?
撒拉说:“我既已衰败,岂能有这喜事(pleasure)呢?”这表明她并不指望再与丈夫同房,说明她还是从人的角度看,而不是从神的角度看这事。
18:13 耶和华对亚伯拉罕说,撒拉为什么暗笑,说,我既已年老,果真能生养吗?
18:14 耶和华岂有难成的事吗?到了日期,明年这时候,我必回到你这里,撒拉必生一个儿子。
亚伯拉罕已经稳固在弃绝和信心的情形中,他是所有后来也进入这种情形之人的父。他不再怀疑,因此他无份于撒拉的过失。他在无可指望的时候,因信仍有指望,认为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正如保罗称赞他的。耶和华向亚伯拉罕提起他妻子的犹豫不信,亚伯拉罕就想起,在神没有难成的事。神喜悦用这种方式锻炼人的信心和弃绝:就是只有当人对某事物绝了指望的时候,才把这事物赐给人。但像撒拉一样尚未完全脱离自己的人因着从理性角度看问题,所以会怀疑;而有纯洁信心的人只从神的角度看问题,他们知道在神没有难成的事。
18:15 撒拉就害怕,不承认,说,我没有笑。那位说,不然,你实在笑了。
撒拉还活在自己里面,她因为怀疑受了责备后,就想办法为自己开脱,轻率地说了谎。撒拉犯了两个错:一个是说谎;另一个就是为了给自己开脱而归咎于神:因为如果她真没笑,那就是在指责神说了谎。那些素来习惯给自己找理由的人也是如此,他们在答复和犹豫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个又一个过犯,把自己的过失推到神身上,责怪神残忍,或者抱怨神丢弃了他们,什么也不为他们作。但有信心的人在神一切安排中都保持坚定不移,他们的忠心引来了神的尊重和极大的各样恩典。因此保罗说,“亚伯拉罕因着信而蒙了祝福。”
18:17 耶和华说,我所要作的事,岂可瞒着亚伯拉罕呢?
18:18 亚伯拉罕必要成为强大的国,地上的万国都必因他得福。
对那些已经对神有稳固的赤裸信心,并已经安息在神里面的人,神不能向他们隐瞒什么。祂只会向他们透露祂的奥秘。因着他们有神的灵,因此他们知道神心里想什么,他们藉着一种奥秘的馨香之气和一种属神的味觉,能立即分辨出别人的情形,甚至连别人良心中最隐秘的事都能辨明。
18:23 亚伯拉罕近前来,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
18:24 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不为城里这五十个义人饶恕其中的人吗?
这两位天使去所多玛,第三位代表神,仍与亚伯拉罕同在,亚伯拉罕对这第三位说话如同对神说话。由这段对话,我们可以欣赏到神的朋友们是如何热诚而有效地为神的敌人向神代求。他们把自己作为众仇敌的代言人,放在神面前。他们用最有说服力、最令神感动的点来抓住神,让神看见还有一些义人,好让神为了这些义人的缘故赦免罪人们。但众多罪人当中义人是何等少啊?!可只要能找到这些义人,就能救了整座城。神的仆人们用神的公义本身来敦促神,提醒神祂从未让一个无辜之人为了罪人的缘故而灭亡。
18:25 将义人与恶人同杀,将义人与恶人一样看待,这断不是你所行的。审判全地的主,岂不行公义吗?
18:27 亚伯拉罕说,我虽然是灰尘,还敢对主说话。
18:32 亚伯拉罕说,求主不要动怒,我再说这一次,假若在那里见有十个呢?他说,为这十个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
亚伯拉罕在深深的死己中向神恳求,他不从任何别的渠道有所求,只诉诸神的良善。他的谦卑代求在神面前很有分量。因此,神应许他(32节)只要那城里有十个义人,神就不毁灭那城。亚伯拉罕尊崇神的无限宽厚仁慈的同时,并不敢进一步恳求下去,但他并不怀疑罗得一家已经得了赦免。
18:33 耶和华与亚伯拉罕说完了话就走了。亚伯拉罕也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
这里有两件事需要留意:第一件,神无法拒绝祂最好的朋友们的任何请求,但同时,有些罪人因为顽固而至终也不悔改,所以神不允许祂最爱的朋友们向祂请求祂既不愿意也无法给的东西。正是为了这个原因,亚伯拉罕的祷告才止步于此。神并没有拒绝他什么,同时也没有放弃对这座邪淫的城市施行祂的公义。第二件,已经达到在神里恒久稳固情形的人只会照神的意愿祈祷,照着神的感动祷告,只顾神的权益,而不再顾任何别的利益。这点在亚伯拉罕身上明显可见,他忘了所有自己的利益,忘了有关肉身和血亲的一切事,把这些都弃绝给神,他甚至不问神,当神要报应罗得所住之城的时候,他的亲侄子罗得将会怎样。他深信神的良善和公义。他认为自己的利益并不比别人的利益更重要,凡事对他来说都在神里面成为一了。
亚伯拉罕这样祈祷之后,回到自己的地方去了,自己的地方指的就是在神里面的安息,他先前看见那三位天使的时候就是在自己的地方。